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三峡之秋》说课设计

《三峡之秋》说课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三峡之秋》说课设计

一、教材处理: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冊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与前面两篇写草原美、小城美的课文共同构成了一组美景图。从选编教材的意图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积累好词佳句;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情感目标:爱三峡,爱家乡,使学生的心灵建构爱美情操。全文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内学习(一课时),课后延伸。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并强调阅读的独立性、探究性,要求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提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强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景资源,网络中非常丰富的,加之我们学校五年级已开设信息技术课近三年,学生已具备利用电脑、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与交流,制作图文稿和演示文稿等技能,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让学生在网络媒体所带来的美景、美文、美图、美乐的情境下进行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

三、媒体设计: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于学生学习为宗旨,设计《三峡之秋》课程资源网页,包括课文朗读、影像欣赏、美文窗、品美阁、音乐台、交流室、三峡游七个部份,供师生在学习进程中选择使用。

四、教学流程:

本文的学习,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1、课前阅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与教师及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为了让学生课堂学习课文时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基调,我让学生于课前在家中作了两方面的预习:一是对我们学习的资源主体——课文文本进行预读,对文本所描写的美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二是利用收索引擎在网络上围绕学习主体收集学习资源。以“长江三峡”、“三峡之秋”、“三峡文艺”为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从中筛选出与三峡美景有关的网页,记下站点或下载网页,为参与课堂学习作好准备,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基调。

2、影像阅读,情景之中初识美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的“情景”。创设学习环境中优美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对这篇课文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进行文本阅读之前,点击学习网页中的“课文朗读”,大屏幕播放三峡风光视频片段,学生边看边听文章的配乐朗读。学生在优美的风景,美妙的乐曲,动情的朗读之中初尝美的感受。

3、自主阅读,文本之中探寻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协作探究之前,应让学生充分自主地阅读课文,以行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于书上或屏幕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三峡之秋》,记下自己对秋天三峡一天之中早晨、中午、下午、晚上景色的不同感受,勾出重点词语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

4、协作阅读,细品三峡秋之美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的“协作”,同时也强调协作过程中的“会话”。新课程标准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让学生充分品尝方纪笔下的三峡美景,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点击学习网页中的“品美阁”,弹出答题框:

《三峡之秋》

时间

感受到的景色特点

早晨

中午

下午

①各小组品读讨论后,提出本组的感受,利用讨论区发表本组的看法和依据。所有的小组和教师同时于“发言台”发言,品评三峡秋之美。

②输入本组认为正确的三峡美景的不同特点,确定后提交教师。

③教师根据学习小组提交的答题卡分别及时送以小礼物。并利用大屏幕进行小组点评,相机抽该组学生美读以细品其景色之独特美。

5、拓展阅读,畅游三峡欣赏美

教材只是为达成目标的一个资源例子,要建构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如果仅停留在这个例子上,目标就难以达成。为此,我让学生进行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基于internet开放环境下的拓展阅读。

①根据课前阅读时筛选的信息,学生打开相应站点浏览网页,也可以打开学习网页上“网游三峡”中教师推荐的站点浏览,从中下载自己感受较深的,与三峡美景有关的美图、美文,从中全方位感受三峡景观之美。也可以浏览学习网页上“图文窗”中的三峡风光图片及文章。

②小组合作,从自己下载的图文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内容和学习网页上提供的背景音乐,利用Powerpoint制作三峡美景演示文稿;或根据自己选取的描写三峡美景的散文、诗歌,利用绘图软件配上优美的图画制作成图文阅读卡;并在演示文稿的一页或图文阅读卡的适当位置写上本小组学习结语。

③教师选择有特色的作品在大屏幕上展示,让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并结合本组的学习制作的情况进行学习小结。

6、课后延伸,亲近自然赞家乡美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应打破课时与教材的束缚,将学习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秋游,利用本地自然风光资源,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去赞叹家乡的美。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感受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对家乡——三峡库区的一个移民县城的美进行个性化品味,以促使其审美情趣的“意义建构”。在课后的一个周末,我组织学生去秋游家乡老城的名山及双桂山森林公园,并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及爱好,带上画板、相机、DV机等,去大自然观察家乡美的特点,带回家乡独特的美。同时布置学生回家后以美文、图画、相片、DV等形式作业,并将自己的作业以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师,同时在校园网的BBS上或三峡艺苑的BBS上发贴赞美我们的家乡,以最终达成学习本篇课文所期待的爱三峡,爱家乡的审美情趣的建构。

五、教学总结:

《三峡之秋》一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材为中心整合课程资源,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意义建构目标。其资源整合及信息流程如下:

教学资源:

信息流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盔甲“将军”真有趣
小狗“嘟嘟”
蓝色小房子
我爱竹
我家的小黄狗
难忘的荷花
“小龙”和“小凤”
校园里的香樟树
水仙花
水仙花
米兰花开
龙井茶
迎春花
我的小香包
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
浅析铁路预制梁场的现场布置以及规划问题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的开发
铬钼铜磷大型气缸套石墨细化工艺研究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路径分析
解决中国式医患纠纷出路在何方
基于平行四边形整体节点制作的工艺设计
试述大学校园亚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国酒店业发展状况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浅论新形势下做好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潍北凹陷主控测线构造样式特征研究
谈晋江玩具出口困难与对策
高职教材现状与教材编写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夸夸我家里的人》教案之一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三
《科学家的问题》教案之一
《夏日绝句》教案之三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四
《夏日绝句》教案之四
《夏日绝句》教案之二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三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五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二
《夏日绝句》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