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2
《三峡之秋》教学札记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三峡之秋》是一篇略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三峡一天当中的景色变化。语言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因此,让学生“口中读出感觉,心中读出感情,眼前读出画面”就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读”也就成了本课主要的教法和学法。
一节语文课要做到书声琅琅看似容易,但要读出韵味,读出风格,却非易事。安排在什么时机读,读什么,怎样读?这其中有很多讲究。又因为是略读课文,教师不可讲得太多;怎样处理这一导一放的关系,还真让人颇费心思。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是一节公开课,有很多双眼睛在下面瞅着呢!为不使整个教学流程过于平淡,我采用结构倒置法,先引导学生学习“夜晚段”,通过品析“渔火”、“灯标”、“光晕”、“摇曳”等词和“那清洌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等句子,指导朗读。“流畅”,几乎每个学生都做到了,但对于“夜的宁静”,学生却未能通过朗读展示他们的理解。在这个时候,如果我能打乱教学计划,在此环节多给学生5分钟,也许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韵味来。可惜的是,我为了追求完整地完成教学任务,就那样蜻蜓点水似的过去了。另外,当学生讲到这是一个“幽静”的夜晚时,我却硬将一个“宁静”交给学生,只因我预设的板书是“宁静神秘月色清”。
接下来的环节是小组合作,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按“画一画,读一读”的方法进行学习,我认为这种设计是合理的,可问题是学生读书汇报时,我对暴露的问题仍未能机智地进行处理。清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学生并未能很好地品味,更别说读出“感情”和“画面”了。对此,我只是稍作点评,虽然我心中也是不甚满意。但因为是公开课,我为了追求一节课的完整,走过场了。
事后一想,为何不能让公开课危险一次呢?尝试独立备课而不仅仅依赖于教参;尝试熟背课文而不仅仅要求学生做到;尝试让最后进的一名学生站起来读书而不仅仅让朗读翘楚闪亮登场;尝试让学生说哪里不懂而不仅仅大张旗鼓地宣讲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尝试让自己的学生解读文本出现的“不和谐的声音”而不仅仅是千人一腔……这样一来,学生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受益了。
真实的缺陷无须隐藏,因为我们面对是的正从无知到有知的学生。再说了,刻意追求课堂完整是对学生一种温柔的伤害。看样子,有效课堂的营造不仅需要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师,更需要一名善随机应变的老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龙”和“小凤”
- 我的小香包
- 米兰花开
- 迎春花
- 我爱竹
- 水仙花
- 盔甲“将军”真有趣
- 蓝色小房子
- 难忘的荷花
- 校园里的香樟树
- 水仙花
- 龙井茶
- 我家的小黄狗
- 小狗“嘟嘟”
- 荷
- 浅论新形势下做好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 解决中国式医患纠纷出路在何方
- 浅析铁路预制梁场的现场布置以及规划问题
-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 试述大学校园亚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影响
-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路径分析
- 高职教材现状与教材编写
- 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
- 潍北凹陷主控测线构造样式特征研究
- 浅析中国酒店业发展状况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
-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的开发
- 基于平行四边形整体节点制作的工艺设计
-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 谈晋江玩具出口困难与对策
- 铬钼铜磷大型气缸套石墨细化工艺研究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一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四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四
- 《科学家的问题》教案之一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五
- 《夏日绝句》教案之四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三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三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二
- 《夏日绝句》教案之二
- 《夏日绝句》教案之三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 《夸夸我家里的人》教案之一
- 《夏日绝句》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