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4
《学弈》教学札记
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新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我教完《学弈》这篇文言文,总觉得在教学时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自主探索。
一、以图激趣引导预习
《学弈》一文配有一幅插图、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通过图中人物不同的姿态、表情、想像、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和查阅字典,自己先逐字、逐句地试着翻译一遍。学生根据观察插图、依靠注释和联系上下文,完全可以基本上推想出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初步读通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反复朗读积极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⑴反复朗读读准读熟
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他们借助注音读准生字:弈(yì),鸿鹄(hóng
hú),缴(zhuó),俱(jù),弗(fú),矣(yǐ),曰(yuē);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区分和读好下列字音:弈(yì)与矣(yǐ),鹄(hú)与弗(fú),缴(zhuó)与缴(jiǎo),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读熟课文、正确断句。
⑵逐字精读积极思维
翻译文言文必须做到字字落实,同时因为相当于文言文的字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所以应引导学生逐字精读、积极思维、比较归纳、总结规律。
课文中的“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
三、熟读成诵创意阅读
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讲《学弈》这个故事。然后,教师还应当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讨论如下问题:⑴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何不同,结果怎样?⑵《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后有何体会?
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集体的共同感悟思考、分析讨论,达到共识:
两个学下围棋的人在主观条件(智慧一样)和客观条件(一起向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弈秋学习)相同的情况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一心两用。《学弈》告诉我们,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同时也应认识到,如果弈秋能对一心两用的人严加管教,那么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20年后的教室
- 一只小木船
- 再一次清除病毒
- 让绿色充满人间
- 玫瑰少年(一)
- 向詹天佑爷爷学习
- 20后的我们
- 风云天下--龙族(7)
- 不是老师的老师
- 按树叶写家信的故事
- 抢椅子游戏
- 我的收获
- 家乡的闰平
- 阳台上的朋友
-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 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教学做法
- 从缠足洗脚谈民主课堂的形成
- 谈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生物教学的相关性
- 历史思维能力在整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培养
- 论柳宗元永州山水诗文的原生态美
- 公共艺术教育引入地域性资源
- 谈历史高效课堂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
- 高中生物学课堂自学的指导
-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 论赵孟頫书画艺术管窥
- 论超写实素描新探
- 处置磷酸盐矿石的方式
- 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 对于报纸与戏曲关联的演进刍议
- 《凡卡》教学设计2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2
- 《金色的脚印》教案3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1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 《凡卡》教学设计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之1
- 《老人与海鸥》教案2
-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 《金色的脚印》教案
- 《金色的脚印》教案4
- 《灯光》教学设计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之2
- 《老人与海鸥》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