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花脸》教学札记
《花脸》是初中语文新教材六年级上的一篇课文。理所当然,这堂课要通过四十分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这是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如何引领学生,走哪条路是设计教学环节的关键,也是课文的切入点。
这堂课的第二教学目标从这点入手:抓文眼体会红线串珠的写作方法。既随文渗透隐性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又体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沉浸于文本,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带着这些理念,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导入——演一演,展示花脸。一般来讲,导入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为主。
无巧不成书,六年级上的美术学科也有制作脸谱的教学任务,于是我在课前进行学科整合,让学生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花脸,体验了戴花脸的感受。所以,导入中更有为课文学习铺设的情感准备。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理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了然于心。“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熟读是阅读感悟过程的第一步。
我采用了默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静下心来真读书。第三个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即研读课文。这个环节也是引领学生走向文章的精神实质的过程——先让学生找出文眼“喜欢”,再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感悟作者如何围绕文眼表达对花脸感情的发展变化。于是,在这个环节设置了两个大问题,贯穿于整个环节:每一段是如何表现“喜欢”的?每一段的“喜欢”有何不同?学生扣住了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了个性化的体验,有共识,也有异见。
读、品、悟,再读、再品、再悟。师生在文本中前行,随着课文内容从一般的花脸——特别的花脸——关公的花脸——关公花脸的深层内涵的展现逐步挖掘出作者情感的发展轨迹:由喜欢——崇敬——自豪——孩子的炫耀,知之越深,爱之越切。学生是主体,老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需求,第四个环节更是为他们设计的,那便是主题之外的多元解读。“童真”、“童趣”、“对过年的渴望”、“传统民俗”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读出的,丰富多彩又各圆其说,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懒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温暖的馈赠
- 遗忘的角落
- 岂曰未央
- 失败
- 高四
- 落英缤纷
- 痕
- 轮回
- 秋感
- 男孩的香草天空
- 山水朝堂
- 狐狸
- 桂林印象
- 罗纳河谷(外三首)
- “笨蛋虫”智退“劫匪”
- 语境在德汉翻译中的作用
- 小核桃的梦想
- 克莱斯的实验
- 隐微语义中的“归去来兮”
- 流放十二月(组诗)
- 小议体育文本中的英中翻译
- 羊年感怀(十四首)
- 缘游圣地(十首)
- 佛手石的传说
- 白银纳,我的新娘(外三首)
- 蹲点期满告别山村(八首)
- 民国时代女性诺亚的虚构与变形
- 陈凤与《诗林》
- 《四季》教学设计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 创设节日-教学教案
- 放飞童年-教学教案
-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拾贝壳-教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猴子种果树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是小学生了
-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上课专心听讲 发言先举手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找春天
- 选声音编故事-教学教案
- 《荷叶圆圆》教案
- 《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片断)
-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花朵》教学设计
- 《蓝色的树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