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9
《出塞》教学札记
《出塞》一课的教学,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着眼大——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如,我从前段时间学习的边塞诗《塞下曲》入手,引出边塞诗的兴起,边塞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边塞诗歌的主要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也扩展了知识面。
2、意境深——本节课教学,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秦、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的久远,创设明月这个意象,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再联系“万里”这个表示空间的词语,让学生在这种空旷苍凉的背景下理解“人未还”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得到了初步领略。
3、情感浓——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在学生悟到征人们一个朴素的愿望是“回家”后,教师引读——是啊,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的盼回家啊,可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个过程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这样的例子还有:你是白发苍苍的老父母,你在盼什么?可是结果如何——读——从秦汉到大唐,一千多年盼儿归啊——柔弱无助的妻子在盼什么?可是结果如何——从中原到塞北,关山万里盼夫归啊——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鸣点。边读边悟,学生的理解不牵强,且水到渠成。
4、延伸远——《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补充了王昌龄的一首同题诗和另外一首边塞诗《从军行》,通过对补充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也增加了课堂容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小学生进入中学语文学习做了一定的铺垫。
有些遗憾的是,我本来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加入边塞诗艺术特点的赏析,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好在教学过程中有边教边赏析,只是没有归纳出来而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蚕宝宝
- 一只可爱的小狗
- 鱼
- 我喜欢的小闹钟
- 我爱美羊羊!
- 我家的毛瓜树
- 赞小草
- 香柏树
- 小乌龟
- 顽强的不老松
- 我是雨
- 奇妙的石头
- 铅笔
- 小金鱼
- 铅笔盒
- 一指定乾坤
- 甲午拾遗 2014年9期
- 历史与当下
- 浅论汉代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原因
- 涉台博物馆如何全息营造历史事件
- 试论李大钊的故土情节
- 当前高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数字化校园中的作用探讨
- 中外电子档案管理比较
- 图书馆如何成为农民工子女的“第二课堂”
- 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智能化解析
-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
- 教育与培训是夯实档案工作基础的关键
- 自由的递变
- 基于读者服务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合理利用对策探讨
- 浅析在新形势下房产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 《游子吟》片断赏析
- 《游子吟》说课设计
- 《游子吟》片断赏析
- 《游子吟》教学设计
- 《春节,你不要走》教学设计
- 《游子吟》教学设计
- 《游子吟》作者简介
- 《美丽的祖国》教学设计
- 《雨后》教学设计
- 《游子吟》教学设计
- 《游子吟》教学设计
- 《游子吟》片断赏析
- 《编箩筐》教学设计
- 《游子吟》诗文
- 《游子吟》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