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复习方法,交流资料
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叙述)。
2.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
(2)明确背景。
(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
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
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
A、汇报前两句
(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
思考: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
(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
(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4)联系课外,链接知识。
B、汇报后两句
(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
(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
二、
(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出示课件)
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
(二)回味诵读,深入品味。(再出示课件)
学生诵读,练背。
三、
(一)解决书后练习题,对比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
(二)再看“我的视角”,解决冬冬的问题,理解多数古人选择战争题材写诗的原因。
四、日积月累,课外延伸。
收集王昌龄其他描写战争的古诗,还可以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古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美羊羊!
- 顽强的不老松
- 铅笔盒
- 蚕宝宝
- 鱼
- 一只可爱的小狗
- 小金鱼
- 铅笔
- 我家的毛瓜树
- 奇妙的石头
- 赞小草
- 香柏树
- 我喜欢的小闹钟
- 小乌龟
- 我是雨
- 中外电子档案管理比较
- 一指定乾坤
-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
- 涉台博物馆如何全息营造历史事件
- 试论李大钊的故土情节
- 图书馆如何成为农民工子女的“第二课堂”
- 浅论汉代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原因
- 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智能化解析
- 当前高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数字化校园中的作用探讨
- 自由的递变
- 基于读者服务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合理利用对策探讨
- 历史与当下
- 甲午拾遗 2014年9期
- 浅析在新形势下房产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 教育与培训是夯实档案工作基础的关键
- 《游子吟》说课设计
- 《游子吟》教学设计
- 《春节,你不要走》教学设计
- 《雨后》教学设计
- 《美丽的祖国》教学设计
- 《游子吟》教学设计
- 《游子吟》片断赏析
- 《编箩筐》教学设计
- 《游子吟》教材理解
- 《游子吟》诗文
- 《游子吟》教学设计
- 《游子吟》作者简介
- 《游子吟》片断赏析
- 《游子吟》教学设计
- 《游子吟》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