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札记

《鹬蚌相争》教学札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鹬蚌相争》教学札记

一直以来,古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学生而言,古文时空跨度太大,对故事的历史背景了解甚少,且古文深懊、难懂,远不如白话文易懂。因此,在学生的印象中,古文教学课枯燥、乏味,兴趣索然。而对于第一次接触古文的小学六级学生来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尤为重要。

《鹬蚌相争》教学后,自我感觉在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教学设计注意切合学生实际。

学生学习接触古文,对文言文的知识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的一开头,老师化难为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鹬和蚌的图片)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据题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学中,根据本堂课的需要疏理出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注意朗读的指导。

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法宝”,古文教学更是不可忽视。我是这样做的:

1.读准字音。

古文中有许多生僻字、异读字,如果不及时扫除这些障碍,将会对学生理解古文意思、领悟内涵造成一定的困难。学生只有在读准难读字的字音后,才能把文章读得字正腔圆。在初读这一环节,老师先让学生自读寓言,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寓言”的自读要求。之后,在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这一环节,又非常注意发现学生的读音错误,并及时纠正。

2.读出语气。

古文教学如果单纯地讲解古文意思,不但学生不易听懂,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效果适得其反。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古文教学尤需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第一句“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是故事的起因,比较难理解。老师从“方”字入手,通过师生对比的朗读,让学生体会鹬和蚌的动作非常迅速、敏捷。第二、三句“鹬曰:‘今日不雨,时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是故事的经过,老师主要采用的是分角色读的方法。老师扮演“鹬”,抽一名学生扮演“蚌”,连读三遍,老师(鹬)越读越快,学生(蚌)也越读越快,“争”得不可开交,下面的学生大笑,都想来“争”一“争”。接着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自悟自得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何为“争”,如何“争”,“争”出了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充分展示了“以读促悟”的理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堂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要继续重视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让他们在今后的古文学习中有法可循,并逐步形成一种学习能力。

2、学生接触古文,应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寓言故事,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古文的字面意思上,这是初学古文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对课文有更深的感悟。

3、朗读的深度不够。虽然贺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但还需在学生讲清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出味。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有节奏地读,有韵味地读,读出感悟,读出深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那个陌生的小男孩
寒冬里的绿色。
记忆,永恒
曾经的你·黯然·美丽
人间真爱
他太“监”了
未来的我
幸福的微笑-来自你们
一个诚实的人
爱美的妈妈
我就是我
茜草蓓蕾。
2007,我们曾经都在孤独中成长(副题:遥老公)
你最美丽。
记忆里的朋友5完结
微时代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完善策略探究
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改革分析
论精英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中学生网瘾分析
我国探视权制度的完善
汽车4S店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与优化方案
大学英语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
高校学生的感恩教育
艺术类职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研究
浅析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教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高校学院办公室工作效能的探讨与实践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应当具有上诉权
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分析与探讨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金蝉脱壳》片断赏析
《莫泊桑拜师》相关知识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片断赏析
《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设计
《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实录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相关知识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莫泊桑拜师》相关知识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