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5
《矛与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教学后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风筝
- 第一次拔秧苗
- 我的阳光基地之旅
- 削甘蔗
- 一面不光彩的红旗
- 生活中的数学
- 一件让我感动的事
- 一只手的感觉
- 要下雨了
- 我是一名小指挥官
- 做笔筒
- 第一次吃臭豆腐
- 成长
- 妈妈不在家的日子
- 一杯水的故事
- 国内外天然气长输管道干燥技术
- 谈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完善(1)论文
- 新型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的应用
- 基于网络的监控软件设计与实现
- 论对商标侵权案件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无缝衔接(1)论文
- 网络信息言论自由的限制与保护
- 蓝牙技术及其在智能家庭网络中的实现
-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农网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计方案
- 建设具有公安特色信息安全专业体系的思路
- 初学者的必须掌握的几个梯形图
- 陶瓷生产线控制系统现状(一)
- 对招商引资企业中涉税犯罪案件的分析(1)论文
-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应对
- 网格计算的发展及应用
- 桥梁发展史
- 参考资料
- 《赵州桥》形近字组词
- 《赵州桥》同音字组词
- 捐资助学──希望的桥
- 《赵州桥》词语理解
- 《赵州桥》近反义词
- 《赵州桥》多音字组词
- 赵州桥的传说
- 故乡的小桥
- 茅以升
- 赵州桥简介
- 《赵州桥》课堂教学评析
- 赵州桥之行
- 赵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