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7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
分段.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
默读课文第三段.
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不可失传的孝顺
- 恶魔天使
- 周恩来与数学
- 父爱如坯
- 我的朋友
- 我的自述
- Dacing Queen
- 我是乖乖女
- 春天的思念
- 俺的老班
- 人救狗
- 我佩服她
- 电影票的遗憾
- 2007年全国卷II失分警示:摆渡手
- 他触动了我的心灵
- 中国富人阶层“两栖”消费行为影响机制探究
- 泰语品性熟语的概念隐喻探析
- 从结构主义视角看“后”都市婚恋剧二元对立及母题
- 新形势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 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 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形象性格对比分析
- 温情受难,只为活着?
- 潮安同奉善堂“开乩”活动的文化特征
- 阿坦巴耶夫时代吉尔吉斯斯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毛泽东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
-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微博用户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重要意义研究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 生态文明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性批判思维
- 《望洞庭》教材理解
- 《望洞庭》教材理解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课文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望洞庭》其它杂项
- 《礼物》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水都威尼斯》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