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9
《静夜思》教学札记
《静夜思》是我们第一册语文中学到的第二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堪称李白诗中的经典,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诵了,故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理解古诗上。
家长教孩子背古诗,一般不会注重字音有没有念准了,所以听孩子们背诵这首诗,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纠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课题中的“静”,很多孩子都没读准,它是后鼻音,比较难度,“思”是平舌音,个别孩子常读成翘舌音了,把古诗的题目读正确,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在理解诗意时,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发现塑胶跑道上有一层白白的霜,就带孩子们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释,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此时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当时李白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此时的凄凉孤寂让孩子们去体会可能困难了点。于是我试着让孩子们想一想,你们觉得月光洒在地上像什么,孩子们对这种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最有兴趣了,有的说像一层白白的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条白裙子……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用心看世界
- 成长的“雨天”
- 心中美景
- 城里的月亮
- 妈妈,祝你母亲节快乐!
- 献给老师的赞歌
- 那一刻
- 其实,我很幸福
- 我的日记
- 最后的相聚
- 阿鹅让我感动
- 还我蓝天
- 友谊
- 叩击心灵的呼唤——水的自述
- 燕赵儿女 情系灾区
- 吴大猷谈通才教育
- 重视职务犯罪中冤假错案
- 试析清代恒亲王家族茔地及园寝主人
- 抵制“垃圾国际学术会议”
- 浅说倒马关《明代杨业父子忠节庙碑记》
- 别让人才限制物流行业发展
- 全面依法治国与参政党法治化建设
- 卢塞恩:小城故事多……
- 平山万寿禅寺塔林塔铭考释
- 涿鹿鼓楼调查报告
- 燕文化分期研究的现状与相关问题
- 河南四方汇泽清华·紫光园小区汉墓发掘简报
- 建立开放有序的旁听庭审规则
- 磨盘、磨棒类石器研究的几个问题
- 胡适为林可胜辩护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三
- 《慈母情怀》教学设计二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四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 《卡罗纳》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四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二
- 《慈母情怀》教学设计三
- 《慈母情怀》教学设计一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二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二
- 《慈母情怀》教学设计四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