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小鸭子的问号》教学札记
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因为学生是整个活动过程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他们知识的增长及能力的发展,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一切目标的最终实现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努力,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快乐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美国学者拉斯曼曾说过:“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捶打冰冷的铁。”这句话非常有力地鞭鞑了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这种教学模式已逐步被否定。而更多的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从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量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积极思维而获得知识不易被遗忘,同时对促进其思维能力也有较大的好处。最重要的是学生没有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主动、活泼、自主地学习。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良好的氛围是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学生自行获取知识活动的需要。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如:《小鸭子的问号》一课为例:
在导入课题时,先带领学生尽情的唱和表演《数鸭子》这首儿歌,这个环节勾起了孩子对小时侯的回忆。然后出示课题《小鸭子的问号》让学生带着一股好奇心进入新课。接着提醒学生思考:小鸭子的问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一个轻松、喜悦的环境中学习。并且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在组织小活动时,让学生自由表演,个别较差的让学生教学生,再以适当引导,使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学生乐于接受,实现了在乐中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倡导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式也是千秋各异。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给自己插上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个人独特的感悟,那么语文学习就会变成“充满乐趣的活动”学生才能从快乐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四、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每个人都有干好一件事的心理需求。小学生也有学好语文的心理需求,同样他们也具备多种潜能。没有天生的呆子、傻瓜。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学习、阅读求知、自我完善方面的潜能。如果我们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变“要我成龙”为“我要成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他们就会为了“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自觉地自动地自主地学好语文。例如,在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字写得几乎老师都不认识,在有一次他很主动的起来给生字组词、造句。所说的其它同学都没有想到的。便及时的给予鼓励,从那以后,他就非常喜欢组词、造句还有看图写话及交流、汇报这样的活动形式。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生现学生的潜能。
总之,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教师要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多对学生说“行,你真行!”等鼓励性语言,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今天我哭了
- 我的视线
- 感悟,在星光下
- 关于朋友
- 欧洲杯-轮回
- 游三峡
- 信箱上的油漆印
- 入团申请书
- 我的学习“秘方”
- 没电的日子我们也很恼火——读《该限谁的电?》一文有感
- 两条相交线
- 寻找幸福
- 危险的旅行
- 自传
- 幸福中的我们
- 状元宰相吕蒙正
- 亲情抑或权力:乾隆皇帝纠结的取舍
- 民国时期县长的奇闻轶事
- 古代的官马屁股上有“车牌号”
- 对《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商榷
- 酒精与生死存亡的抗战
- 红色档案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结合探讨
- 浅谈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 古代官场的风流之罪
- 元好问:金末元初当过“县长”的大诗人
- 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
-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与患者隐私权若干思考
-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 民国时期的驾驶员不好当
-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4
- 听《桥》一课后反思
- 《桥》教学设计2
- 为我唱首歌吧
- 《金色的鱼钩》教3学设计
- 《梦想的力量》练习设计
- 《桥》教学设计1
- 《桥》教学设计3
-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1(五下)
- 《梦想的力量》课文分析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3
- 《金色的鱼钩》教案学案设计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2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