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9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
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
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
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
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4.
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
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
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
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
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
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花和野花
- 咖啡的味道
- 合作
- 真诚
- 妈妈们,我想对你说
- 数着明天
- 入团申请书
- 时间,构成生命的材料
- 校园伴着我成长
- 时间流逝
- 相信自己
- 不愿离开黄冈的天使
- 我与孙悟空对话
- 考试的风波
- 微笑
- 连锁经营促进河南省第三产业转型路径研究
- 关于建设透明慈善的几点思考
- 浅谈管理会计的意义、现状及功能
- 论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缺陷与完善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论述纪检监察工作在国企政工开展的作用
- 理工类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英语口语课程满意度实证研究
- 我国民航航班延误中的合同关系及责任承担
- 浅论我国女性财产继承权
- 论检察机关在群体性事件中的防治作用
- 新环保法中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分析
- 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初探
- 加强企业法律责任建设,增强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能力
- 对奥斯丁法学思想的再认识
- 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可行性问题研究
- 《语文园地三》教学游戏设计(一上)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游戏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风筝》教学设计
- 《风筝》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
-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三上)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上)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游戏设计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