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9
《长歌行》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长歌行》,了解诗句的意思,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知道时间的宝贵;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使学生学习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诵《长歌行》。
认识本课生字,能够读准对音字“长、少、行”,会写本课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猜一猜:
师: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猜猜它是什么?
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
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时间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小结:时间是非常珍贵的的,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它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新课学习:
(一)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朗读《长歌行》,
调查:谁听过这首诗,谁又会背这首诗,谁又了解它的意思。
师:看来这首诗非常有名,很多同学早就知道它,还有同学都能背诵下来了,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这节课,把这首诗学得更好。
点评:了解学生对本诗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学习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把你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会读的同学请你把这首诗再读一读,看看哪个字你还掌握的不够好。
3.合作学习生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认字;
2)再把课文读一读。
4.检查识字情况:
老师出示生字,学生朗读;
请同学当“小老师”重点讲在学习中困难较大的生字;
同桌互查识字情况,并进行评价。
点评: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字教学,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5.读音小练习:
请你读一读这几个字在课文中读什么音:
长
行
少
你知道它们还有什么读音吗?
(二)合作学习,了解诗意:
1.请同学朗读课文。老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2.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这首诗的说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3.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4.共同解决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点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意,把自主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内容:
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
体会时间的珍贵。
6.再次体会本诗意境:
请同学们看着插图,和文中诗句,听老师说:
面对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面对滚滚的江水,和一去不回的时间,你有什么想法吗?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点评;鼓励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渗透。
7.正向诗中和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一分、一秒,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的本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8.勇敢背诵课文。小组互相背诵并评价。
(三)指导书写:
描一描课后写字表中的生字;
说说哪个字不容易写;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在田字格中写一写,同桌互相评一评。
点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指导,体现了课堂的实效性。
学习小结:
说说你的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同学们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当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学习,不让时间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
板书设计:
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珍惜时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危险的旅行
- 一份真心的微笑
- 校园
- 流星
- 数学
- 中国
- 相信
- 生活的乐趣无处不在
- 被温暖照亮
- 我的新生活
- 端午
- 相识
- 玫瑰
- 我当班长
- 破笼
- 解读清朝12位皇帝年号中的意蕴
- 我的青春谁做主
- 不想混,才混得更好
- 关于大理白族民间文学发展历史及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 养一片春光在心中
- 8分23秒的震撼
- 擦身而过的工作也要当成毕生的事业
- 唱柳琴的要饭姑娘
- 谁的梦想都能实现
- 会驱赶蚊子的报纸
- 那些伟大女性成长的秘密
- 古代“二货”趣事多
- 清朝奇闻趣事
- 成为硬汉的秘密
- 希特勒青年团:被禁锢的青年一代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导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劳山道士》教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导学案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致蒋经国先生信》导学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题及答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学案
-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资料
- 初中语文十六首课内现代诗歌赏析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吴汉何尝杀妻》导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导学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