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6
《西柏坡》教案之一
设计理念
西柏坡,山窝窝,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革命精神代代传。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背诵儿歌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在语言文字的陶冶中感受祖国语言的趣味,从而增强识字、写字的兴趣,在主动识写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并写得正确、工整、美观。
2自主背诵儿歌,感悟从西柏坡流传至今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悟从西柏坡流传至今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有关西柏坡的课件(图片及文字介绍)。
学生:通过收集图片,或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了解碾子、石磨的特点及有关西柏坡的知识。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师描述:西柏坡是一个坐落在河北太行山麓的小山村。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西柏坡。在这里,毛主席指挥了三大战役,吹响了全国胜利的号角。同学们,了解了西柏坡,就了解了这段历史。
2请学生齐读课题,认读生字“柏”、“坡”,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二、初读课文,认读文中的生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4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可抽读或开火车读)。提示“磨”是多音字。
5猜字游戏。
在黑板上出示本课生字,请一生上台遮住眼睛。师任指一字,请同学们提示记忆方法,再请该生猜教师指的字。生问:“是不是X字?”若不是,其余学生继续提示别的记该字的方法,若是,其余学生便拍手答:“对对对,请回位。”
6学生自主选择给生字扩词语,重点指导“坡”、“起”、“行”,并读一读第二题中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体会文意
1出示课件(西柏坡风景,石头、碾子、磨),师范读课文。
2请学生自己读课文,数数有几句话。
3指名读这3句话,其余学生仔细听,听后评议。
4请学生自己读文体会,提出不懂的问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石碾、磨。
(2)可适当介绍发生在这里的抗日故事(“消息树”、“麻雀战”、“地雷战”等)。
学生交流的同时,借助(1)(2)两项内容,让学生在体会中了解西柏坡,热爱西柏坡。
5指导朗读。请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6练习背诵。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齐读。
2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叫、行、坡、得),仔细观察,再说说该怎样写才能把它们写得美美的。
教师指导写“得”。学生仿写一个。
3教师示范写“多”字,强调上下部分要竖起来。
4学生练习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与写字习惯。
5学生先自己评价,再利用展示平台评价学生的作业(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参观浙江大学
- 游览天梯山
- 武夷山之旅
- 舟山之旅
- 秋游
- 游奇秒的云南九乡洞
- 游锦绣园
- 欧洲行(1)
- 海上田园之旅
- 夜游新区政府
- 厦门游记
- 记一次秋游
- 参观珊瑚礁
- 游桂林
- 捞鱼
- 从南北方经济比较看长江经济带发展
- “长江经济带”龙尾
- 公司特征、行业竞争属性与环境信息披露
-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与合作
- 全面深化长江中上游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 沿江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创新
- “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
- 基于长江经济带东西开放的贵州双向产业转移战略
-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思考
- 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与创新发展
- 构建农村经济和农民主体长期发展的产权基础
- 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若干思考
- 24个大中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及房价相对泡沫估算
- 区域发展差异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 我国老工业基地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 外国诗两首《夜》教学设计
- 《雨说》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二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四
-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片断赏析
-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 赏析《我是什么》
-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评析
-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综合资料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一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