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教案之三
翻新时间:2023-08-08
《风》教案之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的天气怎样?那么你就拿起书本扇一扇,体会有风,你看见风了吗?叶圣陶爷爷是怎么看到风的呢?板书:风
2、解题:
什么是风?(由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2、认生字卡片,并在课文里圈出来,再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三、细读课文:
1、导学第一节:
(1)自读第一节(注意:把词连起来读一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风来了,并把它圈住)
(3)做一做树叶颤动的动作。
(4)指导朗读:
自读、赛读、跟读、自读、指名读
2、合作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注意重音、停顿)
(2)同桌互读第二节
(3)读了这一节你怎么知道风来了?(圈出表示风来了的词)
(4)指导朗读:
指名读、分组读、带动作读
3、自学第三节
(方法同第一、二节)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3个事例告诉我们风的存在,其实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风。不信请看。
五、扩展延伸:
活动一(1)吹泡泡
(2)生续写诗
活动二(1)摆动红旗
(2)续写诗
活动三:想想自己在哪看见过风?并续写一首诗。
活动四: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或作诗、或画画)
板书:
树叶
颤动
7、风
河水
起波纹
花儿
点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早恋,青春的舞曲
- 父爱
- 我需要一把吉他
- 冬天来了
- 锁在保险柜里的记忆
- 快乐是什么
- 两颗牙
- 读《童年》有感
- 我发现书的价值
- R=a+b+c
- 我的爸爸
- 两个水缸
- 假如爸爸去世啦!
- 时间
- 家中小事
- 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现障碍与突破路径
- 民国时期劳动立法运动初探
- 欧克肖特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与重构
- 试论私权利保护的制度与逻辑
- “罗教”与明代心学的遥契呼应
- 民国时期现代化思想的碰撞与交融
- 论现代视野中的身体概念
- “福利刚性”条件下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 论林语堂的纪实文学创作兼谈林语堂的文学史地位问题
- 儒学“为政以德”传统与现代行政伦理
-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研究
- 经典“公共性”理论辨析
- 论《孝经》对“中韩”道德发展及其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意义
- 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与大陆桥发展新思路
- 试论孔子对华夏礼乐文明的贡献
- 《乡愁》教学设计
- 《伤仲永》教学设计
-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 《孔乙己》教学设计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 《藤野先生》教案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 《丑小鸭》教学设计
-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 《祖国》教学设计
-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