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蜘蛛织网》教案之五

《蜘蛛织网》教案之五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8

《蜘蛛织网》教案之五

教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蜘蛛、抽、散、鹰”;认识“反文旁”,回忆三个带有“反文旁”的字。掌握“抽”的笔顺。识记“抽、散、岩、滚、逮”;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蜘、蛛、鹰”。

2、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散步、逮住”的意思。

3、正确书写“把、岩、抽、散”4个字。

4、分角色读一读“小牛、小羊、小狗、小鸭和小猫”的说话段落,做到正确、通顺。

5、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教学准备:媒体动物头饰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蜘蛛

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领?

2、出示课题。

3、学习生字:蜘蛛

4、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只小小的蜘蛛,看看它是如何织网的?

5、齐读。

二、学习第一小节。

1、师:那大家想不想去认识一下这只会织网的小蜘蛛呢?那好,让我们一起去找他吧!那它在哪里呢?请大家打开书本找一找。

2、学生交流。

3、出示第一小节。

4、请一名学生读一读。

5、学习生字:抽(至于蜘蛛是从哪里把丝抽出来的呢,我们一会儿再交流)

6、指导书写:抽把

7、指导朗读。

8、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蜘蛛?(勤劳:一清早)

三、学习第2—7小节。

1、师:天终于亮了,小动物们都纷纷出来了,读读他们的叫声,猜猜它们是谁?

出示词语卡片:哞哞咩咩汪汪喵喵嘎嘎

(小牛小羊小狗小猫小鸭)

2、学生一一对应。

3、师:它们看见小蜘蛛在织网后,都对小蜘蛛说了些什么?用“——”划出,并学学其中的生字。

4、反馈交流。

出示:“哞,哞。”小牛对它说,“到湖边散散步吧!”

“咩,咩。”小羊对它说:“到岩石上跳跳吧!“

小狗对它说:“汪,汪。到草地上打个滚吧!”

小猫对它说:“喵,喵。去睡一会儿吧!”

小鸭对它说:“嘎,嘎。去游泳吧!”

5、学生字。

要点指导:【生字:散认识反文旁书空描一个指导读:散散步轻声】

【生字:岩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指导书写,描一个。】

【生字:滚找找好朋友,尝试写写笔顺】

6、师:小动物们招呼小蜘蛛去玩耍,去休息,那小蜘蛛是如何回答他们的呢?找一找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7、分角色把第2—7小节演一演。(结合课后【说】)

四、学习第8、9小节。

1、师:小蜘蛛这么认真地织它的网,那么那张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学习第8小节。

1)、个别读一读。

2)、学生字:逮写写笔顺,说说哪些字的意思和它相近?(捉、抓)

3)、指导朗读。

3、师:原来小蜘蛛一心一意织的网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怪不得猫头鹰也不住地夸奖这张网。

1)、指名个别读第9小节。

2)学习:鹰找找它的部首在哪里?数数笔画,考考第几笔是哪一笔?

五、全文感知。

1、师:我忽然发现我们的小蜘蛛从头至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请小朋友们再读读全文,想想它为什么不说话呢?(因为它要一心一意的织网,然后去捕捉害虫)

2、师:你要向小蜘蛛学习什么呢?

六、指导写字。

七、总结。

1、师:上了这节课,你学到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

3、结束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站得远点看自己
爬山的发现
元旦的竹
书包
冬之随笔
“黄金搭档”
完美与残缺
十一月的萧邦
感动
八月桂花香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趣谈“当家”
成长的过程
雨,周庄
初三真苦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阴沉”主题的变奏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