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3
《看黄果树瀑布》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3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感受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和教学挂图或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在瀑布前的留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也收集到了瀑布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音像资料。)
3请学生谈感受。
4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板书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随着京京同学一起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赶快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出生字娃娃,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这些生字娃娃就是今天大家要认识的新朋友,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小声地拼读几遍,注意把生字娃娃叫准。
3你认为哪些生字娃娃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再教教大家。
教师注意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4教师:调皮的生字娃娃呀,摘掉了它们的拼音小帽,跑到了你们的生字卡片上,看看还认识它们吗?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生字卡片采用抢读、轮流读等方式认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检验识字效果。(玩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的两头各有8个生字,分两组对读或男女生对读。)
5教师:怎样才能记住生字娃娃的样子呢?谁愿意把自己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
三、精读课文,体会瀑布的壮美
1读了课文,抽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请学生找出京京观看瀑布的不同位置,用“△”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远处——观瀑台——水帘洞——从山洞出来。)
3思考:京京在不同位置发现瀑布各是什么景象?用“”勾画出来。
4小组交流汇报。
远处:声如打雷,形似飞河,20层楼高,水珠飞溅,晶莹耀眼。
观瀑台:水珠像蒙蒙细雨,迎面扑来,洗去疲劳。
水帘洞:泉水丁冬,形似巨幅窗帘。
从山洞出来:彩虹好似系在窗帘上的彩绸。
四、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你最喜欢哪些句子?(相机引出描写瀑布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2出示有关句子,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
如:瀑布落到深深的潭里,水珠溅得比山崖还要高,银光闪闪,晶莹耀眼,像给大山罩了一层洁白的面纱。
结合“20层楼高”上下文,想象水珠溅起的壮观景象。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如:罩——把饭罩上、面罩……
3美美地朗读。(教师范读、引读、个别读、对比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瀑布的壮美。)
4试背。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读一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要写好这些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3教师重点指导“迎”、“挺”、“旅”3个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相互评议。
六、小导游解说评比活动
1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黄果树瀑布。
2师生评议,评出最佳小导游。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记一记,背一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自己就是天使
- 泪
- 考场议论文写作的“七种武器”
- 给予
- 灰
- 双赢,你我共辉煌
- 永远的谭嗣同
- 真正的天堂
- 一杯白开水
- 自由的鸡
-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 轻松起跑
- 凤头猪肚豹尾
- 位置与价值
- 真正的天堂
- 一部充满趣味和智慧的奇书
- 为我们的冷漠付费
- 出租屋的最后一餐
- 独自感受 2015年3期
- 眼里有紫色
- 金玉良言 2015年3期
- 一块石头的距离
- 李白墓(外六篇)
- 骨气奇高 情兼雅怨
- 4GW Plus来了
- 明珠闪闪 2014年20期
- 清晨闻叩门
- 周小平的美好时代
- 恋恋未忘的冬日
- 《视野》·阳光行动(第169期)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备课精要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语文起始课》课件.ppt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金色花》优秀课件.ppt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紫藤萝瀑布》优秀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