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8
西师版《丑小鸭》教案之四
《丑小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语教材新选课文,安排在第4册第4课。它揭示了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深刻道理。对于低年级学生,如果机械说教,生硬灌输,就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设计了乐学法。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读文,按照丑小鸭的经历特点提出乐学措施:比快,比准,比说,让学生热烈而紧张的氛围中学习。
看了第一幅图,结合课文,学生很快提炼一个“丑”字——丑小鸭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比起其他小鸭毛黄、嘴小、身胖来,确实很丑。
看了第二幅图,结合课文,学生也很快地提炼出一个“苦”字——丑小鸭在家中受欺负,哥姐咬,公鸡啄,小姑娘讨厌;在外边也受欺负,小鸟讥笑,猎狗追赶。它只好“躲”,“悄悄地过日子”,最后冻僵在冰上。岂不是很苦吗?
看了第四幅图,结合课文,经过一番讨论,终于提炼出一个“变”字——丑小鸭飞向湖面,在镜子般的湖水中见到了自己的影子,丑小鸭变成了洁白美丽的大天鹅。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丑”、“苦”、“变”三个字,由表及里,再提炼出反映实质的三个字来,进而理解本文的主旨。
丑小鸭的“丑”,学生易于辨识,但要找出与“丑”相对的内核来就比较困难,经过提示和讨论,终于得出一个“异”字——丑小鸭的蛋“特别大”,丑小鸭出生要迟好几天,丑小鸭一出蛋壳就“又大又丑”,这些“异”暗含着丑小鸭本来是一只天鹅。如果与其他鸭子没有两样,哪会有后来的“变”?
然而与“苦”对应的内质是什么?用一个什么恰当的字?这是难点。教学时,我们列出系列问题:丑小鸭在家挨欺,是甘心忍受,还是另有行动?(离家出走)在外边也受欺,一见到天鹅,丑小鸭有什么内心活动?(又惊奇又羡慕)天气越来越冷,丑小鸭回到受欺的环境中去了吗?结果怎样?(冻僵在冰上)这一切说明丑小鸭不简单。紧扣第三幅图联想补充,学生终于归纳出绝妙的“志”字——丑小鸭不甘心受欺,向往天鹅。宁可冻僵也不向原来的处境屈服,充分表现了他是有“志”的。
第三个字是“情”——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既惊且喜:“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这一反诘句表现了丑小鸭惊讶自己会变得如此漂亮,结合末了一句,他满怀喜悦地发现,自己再不是丑小鸭了!这种“情”还含蓄地暗示了丑小鸭的内心活动,从此他再不孤单、苦恼、受欺负了。自豪感不言而喻。
“丑”——“苦”——“变”——,“异”——“志”——“情”,这六个字分别构成两组,前一组反映现象,后一组揭示本质,从丑小鸭成长、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领悟到深刻的哲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做到丑不厌弃,苦不失志,变不自满。由于采用比赛的方法,学生思维活跃,联系实际,获得了深刻的启迪。他们乐意这样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四个好朋友
- 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 生活需要善良
- 让春色铺满天涯
- 武将发明了毛笔
- 鹦鹉给我的启示
- 地球————人类的家园
- 我的小房储钱罐
- 一个无奈的周末
- 坚持就是胜利
- 自信
- 因为放弃,所以美丽
- 重复
- 中国象棋
- 新书新气象
- 浅析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与控制策略
- 农村社会分化与边缘农民上访
- 试论我国网络反腐的重要性
- 先前不一致陈述在弹劾刑事证人过程中的运用
- 农民分化与先富阶层的社会确认
- 论“半工半耕”的社会学意涵
- 农民分化程度与农村阶层关系状况
- 中坚农民的崛起
- 中国古代图像史料运用的实践与理论建构
- 近代国学的发展及成就
- 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农村中间阶层
- 发达地区农村的社会分化与妇女地位
- 农民分化与农村阶层研究(专题讨论)
- 君子志向与妾妇心态间的张力与冲突
- 空间、权力与寻找政治
- 《狼群》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片断赏析
- 《少年闰土》教材理解
- 《少年闰土》教材理解
- 《少年闰土》教材理解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片断赏析
- 《少年闰土》片断赏析
- 《美丽的眼睛》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材理解
- 《少年闰土》片断赏析
- 《少年闰土》教材理解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