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科学家的问题》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词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小实验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
一次,一位科学家向几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一个叫玛利亚的小朋友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那科学家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这个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和课文中的汉字娃娃打打招呼。
2
认读生字
3
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
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
读后交流
(1)科学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
(2)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吗?哪儿奇怪?
(3)指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来。
3
小朋友是怎么议论的呢?
(1)根据小朋友的发言,相机理解“抢着说”
(2)你还有不同的答案吗?刚才大家都争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哪个词语?议论纷纷。
(3)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4
引读第三段
(1)玛利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又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因此,她的心里充满了疑问,课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赶快去找找吧!理解“满腹疑惑”
(2)妈妈怎么说?
5
玛利亚动手实验,发现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有关的句子。
6
是这样的吗?我们也来做做这个实验。
(1)
演示实验。理解“水漫出来了”
(2)
这样的结果是玛利亚根本没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气,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句子:哎呀,水漫出来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
玛利亚这么生气,是为什么呢?
7
第二天,玛利亚找到那位科学家,质问他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他们,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读科学家说的话。
8
玛利亚听了,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玛利亚明白了什么?指导读第七自然段,读出高兴。
三、总结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类似的事吗?讲一讲。
四、作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先说在请完成书上的最后一题。
板书设计:
不迷信
25
科学家的问题
动手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外号”茶话会
- 这就是MY
- “三面Q妹”
- 我是母老虎
- 我这个歌迷
- 我们班的“小催”队伍
- 活力“Q妹”卡哇阿夷
- 原来老爸是条虫
- 她为什么不是女生
- 我班的四大暴女
- 同桌日记
- 我是小书迷
- 我
- 妹妹记事簿――爬爬特攻队
- “懒虫”爸爸
- 水,以柔克刚
- 《儒林外史》鉴赏
- 高中语文月考题
- 写作时,如何防止跑题
- 万事翻覆如浮云
- 修辞手法之排比
- 成功与失败之间
-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之我见
-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
- 论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
- TPP框架下劳工标准问题探析
-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问题研究
- 培养创新意识
- 写作时,如何避免思维混乱
- 丝绸之路区域组织建立的可行性研究
- 《早》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早》教案之三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同步练习
- 孙双金教学实录——《只拣儿童多处行》
- 《早》同步练习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二
-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原文
- 《早》教案之二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三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四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一
-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教学反思之一
- 《早》教案之一
- 《早》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 孙建锋教学实录——《只拣儿童多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