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材理解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留。
[浅注]
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烟花:指春天的繁荣景象。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收藏幸福
- 望海
-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 只想我一个人
- 假日
- 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 爬山
- 多一点点
- 马拉湾之游
- Apple Trees During Eash Season(反季节苹果)
- 那个冬天
- 别了,童年
- 厌倦爱情(二)
- 生日之愿
- 下辈子还做中国人
- 藏族群众行使参与权对创新藏区社会治理模式的作用和启示
- 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人类学考查
- 普拉斯诗歌中的母性道德情感
- 浅谈文学翻译的艺术魅力
- 用CSMP系统浅析唐宋文人性格对大学生心理自我认知的借鉴
- 浅析爱伦·坡的诗对死亡的润饰
-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制度
- 大学生跳蚤市场存在的利弊分析及对相关问题的建议
- 小议职业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 全面推进依法治警需要尽快实现“三个转变”
- 高校特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探索
- 媒体与司法公开
- 涉法涉诉信访司法化道路探索
- 理工科高校师生通识伦理素养培育探析
- 新常态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三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二
- 《白杨》教学设计三
- 《口语交际一·习作一》教学设计(五下)
-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一(课时二)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五
- 《口语交际一·习作一》教学设计(五下)
- 《白杨》教学设计四
- 《白杨》教学设计一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一
-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一(课时一)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四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三
-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五下)
- 《白杨》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