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片断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片断赏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片断赏析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读分析:

这首诗是在李白刚出四川不久,漫游吴、越等地后定居湖北安陆时所写。此时的李白激情澎湃,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点明了送别的地点,诗人是在黄鹤楼与老朋友孟浩然挥手告别的。为什么是“西辞”呢,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今扬州)的西面,两地相距数百里,在黄鹤楼辞别去往广陵,所以说“西辞”。“烟花三月下扬州”出现了送行的时节和孟浩然此行的目的地。“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用来形容仲春三月的繁花似锦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扬州,自隋炀帝为赏琼花举天下之力开凿运河以来,就是中国繁华富庶的文化与商业名城。盛唐时期的扬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太平盛世景象。俗谚中说人生的乐事,莫过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了,可见那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老朋友孟浩然在这个春光明媚、花团锦簇最宜出游的时节,看着一路的旖旎风光舟行长江,前往那个东南名胜的繁华之地。对此李白是赞赏的,甚至可以说是羡慕的,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他发自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之情。

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情景。诗人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一直目睹着老朋友乘坐的船启碇,挂上风帆,渐行渐远,越来越小,直至帆影最后终于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在风中伫立良久,眺望着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似乎渴望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满载他的深情和祝福,伴随着友人直达广陵。诗中没有一字提及离别的痛苦和伤感,但我们读者仍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不舍与惆怅。黄鹤楼所在的武昌是九省通衢之处,长江上舟来船往,上溯下行,日夜不息。孟浩然乘坐的是宽阔的长江上众多帆船中的一艘,“孤帆”并不是说当时长江上只有这一艘船,而是写出了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在迎来送往的机场、车站、码头等人头攒动的地方,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要寻找的人,也是因为注意力特别集中的缘故。诗人将深厚的友情融汇在笔下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色之中,真正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

诗中每句都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这些充满动感的词语不但带来了时空上的转换,更使诗歌本身具有一种气势磅礴、空灵翩然的势态,营造出幽深高远、雄浑壮阔的意境。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这正是对这首诗创作特点的最好评价。

情景交融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方法。这首诗,明里写景,暗里将诗人的情感蕴含其中。学生从字面上几乎看不出来。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透过景物,揣摩背后的情感,并且要将自己相关的体验调动起来,与之对接。这样,就能让学生走近古人,甚至走进古人的心灵,就能让他们体会到,古人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他们的情感却与我们相同、相通。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古诗教学中的情感熏陶的目标。

片断设计:

一、猜测感受

这是一首送别诗。根据我们的经验,送别友人亲人的时候,人们的情绪通常会是什么状态的?组织学生交流,调动其生活经历。

二、揭示情感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想告诉大家,这首诗和一般伤感的送别诗有些不同。

1、请大家按照平仄规律来朗读这首诗。及时指导,初步从音韵上猜测作者当时的情绪。

2、出示已学的《送元二使安西》,请大家比较一下。说说它们的不同。通过讨论,逐步揭示作者当时并不伤感。

三、体味验证

1、从诗中找出关于景物的关键词。

古人写诗,常常要借景抒情。景语即情语。既然作者送别友人时没有什么悲伤,那么他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我们研究一下诗中关于景物的关键词,就能找到答案。组织学生轻读诗句,勾划关于景色的关键词。

(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碧空长江天际流)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分析关键词

(1)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扬州在当时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春天到了,那里美极了。对于爱四处游历的李白来说,见到友人去扬州,此时他会怎么想?

(2)孤帆:孤零零的一只船

远影:很远的影子

碧空:晴朗的天空。

宽阔的长江自古就是重要的航运通道,江面上应该是船来船往才对,怎么会只有友人乘坐的小船呢?真的没有别的船吗?如果有,为什么作者只看到朋友的船?这说明什么?

(3)长江天际流:水天相接,长江好像流到了天边。

朋友的小船已经消失在视线里,按常理诗人可以回去了,可是他回去了吗?从哪里看得出来?

他不回去,而是伫立江边,在想什么呢?

通过对景物的感悟琢磨,我们“破解了一个谜团”。我们发现李白当时的心情。李白在长江边送走友人,心里除了恋恋不舍,还有羡慕之情,他内心其实也很想去扬州看看。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细心感受一下。

请大家再读一次《送元二使安西》,比较一下。

知识链接: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有超世之心”。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有《李太白集》存世。其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豪放超迈,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极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敌人
享受读书的乐趣
九月一日,你好吗?
光与影子的浪漫
渴望再见那份纯真
童年趣事
我家乡的景色
我这样设计自己的未来
日子,似水流年 珍惜!!
可否行动?
外婆家的变化
苦与乐
一个女孩与花儿的对话
秋的脚步
挽救生命的颜色——绿
“四个全面”战略架构的内在关系分析
关于高职院校普法教育途径的思考
内生式农村发展模式中农民工返乡原因分析
论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价值体现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与对策
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扩大词汇量
论渭化企业销售管理信息化建设
“微时代”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对乌尔禾“三非”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思考
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模式探索
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思想的融合
公益类微博传播策略探析
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构建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企业法的应用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好一个中国大舞台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实例与评析
《画风》教学设计2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一下)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1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片段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3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2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1
《画风》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