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札记
一直没下定决心选哪一课作为自己的汇报课,直到上周六听了戴建荣老师上的《古诗二首》,以读之、歌之、吟之、舞之四环节将学生带入奇妙的古诗学习中,而不再是以前那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整堂课轻松愉悦,一节课下来学生沉浸在课堂中意犹未尽,而我们听课的老师也回味无穷。听完后我便在思考,何不尝试着把这样的方式运用到我的古诗教学中?于是我下决心以这首古诗教学作为我的汇报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这是唐代时期非常盛行的送别诗中的佳作,读来很有韵味。
上这首诗前,我的本意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画面。于是,在教学设置上,我先让学生读,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读,同时在我手势的引导下反复读,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被激发。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进而理解诗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发生的背景、体会烟花三月的美景、感受诗人李白的依依不舍并进行感情朗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的高。
有人说:诗歌是无声的音乐。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享受古诗的韵律美,画面美以及整体美,以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要使学生披文以入情,教师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披文入境,进而入情。在“悟诗情”教学环节时我让学生先朗读古诗再观察图画最后音乐渲染,通过移情,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你会对即将离开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学生的情感体验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流淌的是诗意的语言,涌动的是真实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维的火花。在感悟诗中的情感后,我让学生配上《高山流水》的古筝音乐诵读一番,有几个孩子还情不自禁的跟着摇头晃脑起来。课堂最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这份依依不舍和着音乐唱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孩子们的心境达到了沸点。
教学中,我注重拓展课堂的容量,通过对古诗相关资料的渗透让简单的古诗变得更加的充实。如:介绍黄鹤楼、黄鹤楼和广陵的位置、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以及李白写给孟浩然的那首《赠孟浩然》。
短短的四十分钟,相信孩子们有所收获了,知道用平长仄短的规律吟诵古诗,知道学习古诗的方法。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课堂设计还是遵循以前的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只是加了后面的吟唱。另外教学中还是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自己的情绪容易受学生的影响。今后自己还得多加钻研业务,博取众人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沁园春
- 我的梦
- 悲伤的遗忘
- 葬泪
- 凌乱的寂寞
- 理想与现实,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埋葬你的爱
- 喜欢,海……
- 凌乱的寂寞
- 等你回家
- 双调·庆东原
- 心的倾诉
- 仙吕·醉中天
- 酷夏感怀
- 九月,充满芬芳
-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
- 深入把握思想建党的七个特性
- 实事求是的三重要求
- 《老子》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启示
- 我党对纯洁性建设的探索及启示
- 城乡环境正义:问题、原因及解决路径
- 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 权力监督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城市新贫困治理问题研究
- 美国爵士乐美学的意识形态性
- 提升科学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水平
- 宗教传统对当代技术发展的伦理价值
- 我国现代化“第五化”观点辨析
- 我党党内规则研究
- 《动物过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动物过冬珍闻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七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一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三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四
- 《动物过冬》活动课教学设计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二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六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动物过冬》习题精选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