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问题》教学札记
翻新时间:2023-08-07
《科学家的问题》教学札记
每个孩子天生就是活泼好动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有句俗语说得好:
“小孩小,不掺半点假”。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课,他们不会为了迎合老师而装出一副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如果老师只一味的强调知识的学习,那我们只能给予学生增加压力。使学生过早的背负起沉重的学习压力,而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乐趣。如果换一种学习知识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传授”为“探究发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师者尽可能的承担学生“玩伴”“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积极的找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知识的连接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发现,
认识、探索、创造新的(至少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全新的)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直观的展示,
演示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和注意。这点上我深有感触和体会。
我在上一年级的《科学家的问题》这篇课文时,有个孩子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杯中的水漫出来就是鱼的尾巴把水给拍出来了”正好课文中也配有一幅插图,,图中画的也正是鱼放入杯中时水花飞溅的样子。显然很多孩子还不明白“漫”的意思。于是,我将一个杯子里盛满水,让学生仔细观察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现象,我慢慢的将一块橡皮放入杯中,
水顺着杯口流了出来。我又将橡皮捞出,重新倒满水,
再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水的变化,我这次将橡皮从半空中投入水中,结果水花四溅。这时候,
我请孩子们比较一下哪种是“漫”孩子们马上领悟到了漫就是水顺着杯口慢慢往外溢。
由此可见,以生为本,寻找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学习知识,
使学生学到有利于生活的知识,
是值得每个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等你回家
- 喜欢,海……
- 仙吕·醉中天
- 沁园春
- 心的倾诉
- 凌乱的寂寞
- 理想与现实,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凌乱的寂寞
- 葬泪
- 我的梦
- 九月,充满芬芳
- 双调·庆东原
- 酷夏感怀
- 悲伤的遗忘
- 埋葬你的爱
- 我党对纯洁性建设的探索及启示
- 我国现代化“第五化”观点辨析
- 美国爵士乐美学的意识形态性
- 权力监督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
-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
- 实事求是的三重要求
- 《老子》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启示
- 宗教传统对当代技术发展的伦理价值
- 我党党内规则研究
- 深入把握思想建党的七个特性
- 城市新贫困治理问题研究
- 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 提升科学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水平
- 城乡环境正义:问题、原因及解决路径
- 《动物过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动物过冬珍闻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动物过冬》活动课教学设计
- 《动物过冬》习题精选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七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二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五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三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四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六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一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