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枫桥夜泊》教学札记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酷爱古文,也做过古代汉语老师的追星族,所以对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四首》,我成竹在胸。课程的进行也的确如此,学生通过画面感知到了《山行》一诗中深秋山林色彩明艳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到了《江雪》作者那份千万孤独的冷寂以及寒江垂钓的人格力量。听到学生的精彩回答,我不禁欣欣然起来,满怀信心地开始了第二课时的讲述。在《涛声依旧》悠扬的乐曲声中,当我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枫桥夜泊》动静结合的画面,产生情景交融体验的时候,一个学生的问题使我沾沾自喜的感觉戛然而止。
“老师,这里的‘乌’不是乌鸦的意思。”亚妮在我示意后站起来说。
什么?不是乌鸦!亚妮的话刚一出口,我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但是,直觉告诉我应当听完孩子的话。
“说说理由。”我沉住气问孩子。
“‘乌’,在这里实指当地的水老乌,即驯养后用来捕鱼的鸬鹚。”
怎么是鸬鹚呢?记忆中、《教参》上,甚至学生手中的《跟我学语文》都没有见到这样的解释啊!一时间,我无法确定,看着亚妮坚定的神情,我犹豫着。
亚妮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打印纸。显然是有备而来。
“‘乌啼’并非‘乌鸦啼叫’。‘乌’在这里实指当地的水老乌,即驯养后用来捕鱼的鸬鹚。杜甫有诗‘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其中的乌鬼指的就是鸬鹚……”
亚妮得意地扬起头,尽情地沐浴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我微笑着让亚妮坐好,在赞许她的同时头脑里快速地进行分析辨别,可是一开口,竟然语讷起来。
“同学们、同学们,亚妮说的很有道理。老师需要考虑一下。”看着学生们或惊讶、或不解、或疑惑的神情,我顿了一顿,红着脸说:“这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多读几遍。”
好不容易,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暂时转移了注意力。
度过了如芒在背的20分钟,我匆匆赶回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搜索。结果,我应当感谢我的学生,幸亏没有草率地打断她的讲述,她的置难使我在备课之外又发现了许多新知。可是在短暂的欣喜之余,我更加踌躇了,这么多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迥异的观点怎么引导他们理解呢?毕竟学生的体验、思维能力还有限,能一下子理解这么多与生活认识不同的见解吗,我陷入了沉思……最后,还是指导老师提醒了我:让学生也上网找资料,由他们自己来理解诗句。
他们能理解这些问题吗?我带着疑虑忐忑不安地走进了教室。结果出乎我意料:
生:“月落”不是“落月”。“月落”是月亮已经落山,也就是当时已经不能看到月亮;而“落月”是正在渐渐下沉的月亮,说明当时还可以看到月亮。
生:“霜满天”与寒霜并不矛盾。这里是说诗人因无法入睡而站在船头已经很久很久了,身上不知不觉就被霜沾染了,茫茫夜气中一定正弥漫着满天寒霜。
生:我知道“月落”喻示长安失守和唐王朝的衰落,“乌啼”鲜明地刻画出安禄山叛军的猖獗,“霜满天”则反映出战乱给整个国家造成的萧条景象和紧张氛围。
生:诗人看到的是江边斜卧的枫树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同时也看到了船上斜挂的渔灯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发现它们都是“相对而眠”。这情形恰恰与诗人的孤单形成了某种说不出的反差,让他感慨万分!所以,“对愁眠”的真实含义是“对愁难眠”。
生:诗人是先听到钟声后才会想起——这是从寒山寺传出的钟声,可是诗人有意将这两者的次序颠倒了。也就是说,正常的应该是“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寒山寺”。这种写法是为了突出当时诗人的思乡愁绪,同时也为营造一种特殊的意境。
我未曾想到,无法生成的课程资源竟然成为学生学习、探究新知的增长点。在详细查阅资料、充分准备之后,学生不仅在具体的语境中领悟了古诗暗喻、“倒叙”写法的运用,正确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而且还掌握了相关的水文地质知识和历史知识。听着学生条理清晰的分析、深刻详细的理解,我从心底里赞叹他们的表现:这一个个善于思索发现的“亚妮”,俨然就是一个个博学的小学者、一个个和张继肝胆相照的小诗友。
为了避免无法生成的尴尬,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需要对开放性的课程资源进行精心详细的准备。只有师生双方都走进语言文本的深处,体验到其中蕴涵的情感,才能“底气”十足地进行交流生成,课堂才能灵动起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感谢师恩
- 妈妈的手
- 大海.父爱.天空
- 我的邻居
- 跟我过不去的人
- 老师的眼睛
- 有朋友真好
- 我的舅舅
- 妈妈,您听我说
- 父爱
- 我的老娘
- 我过去的十四年
- 奶奶的手
- 我心目中的爸爸
- 温暖的三口之家
- 北岐村看海(外一首)
- 送余光中先生登机返家
- 生命之中有条河
- 日之光(外一首)
- 一扇小门(外一首)
- 午后的水井(外一首)
- 从一粒沙开始
- 地心引力(外一首)
- 愤怒的马(外二首)
- 孟夏遐思 2015年2期
- 火车上(外一篇)
- 侍者(外一首)
- 马的故事 2015年2期
- 续一段千年宿缘
- 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合集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钦差大臣》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岳阳楼记》教案
- 四季 教案教学设计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教案教学设计
- 比尾巴 教案教学设计
- 有趣的游戏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铁骑兵》教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桃花源记》教案
- 语文园地五:比一比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三:我会填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永久的悔》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