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莫高窟》片断赏析

《莫高窟》片断赏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28

《莫高窟》片断赏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敦煌莫高窟》一课时,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是教学的一个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写壁画的段落,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壁画?(生自读课文)

生:3、4、5自然段。

师:3、4、5自然段写的是壁画,先来欣赏一幅明画。(出示第4自然段)

师:这是一幅画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一幅画,藏在文字的后面,你信吗?自己读这段话。(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生读。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

生:身穿华丽衣裙的少女随音乐跳舞,一个弹琵琶,一群少女为她伴舞,一个领舞。

生:我看到了池水,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

师:第一次读,就把轮廓读出来了。再次读,把图读得活起来,喜欢的部分重点读一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生读。(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

师:很美,但听起来池水不够清。

男生读。

师:是不是感觉清一点。

生读。

生:更清了,我仿佛看见了池底的鹅卵石。

师:仿佛连我也看见了鹅卵石。(善用评价语,鼓励学生大胆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生-齐读。

师:金碧辉煌的地方是谁住的?

生:皇帝。

师:那能读出气派来吗?

齐读。

师:这幅图有亭有台有阁,是不是设计得很好?(是)那下面的谁读?

生读(特别欣赏优雅端庄的动作)

生读

生:读的很正确,但我觉得衣衫还没飘起来。

生读。

师:飘起来了吗?(飘起来了)多美啊!想不想一起享受?

齐读。

师:刚才展示了舞台的无穷魅力,谁往下读?

生读。

师:齐读,把瞬间的美刻在心里。

师:这群美丽的少女离开舞台,来到今天的舞台,正翩翩起舞呢!(欣赏这幅明画——第4自然段)

师:你觉得什么很美?

生:动作美。

生:景色美。音乐美舞姿美表情美……

师:印证了这句话,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这就是艺术。(齐读)

师:欣赏到这儿,想不想看这幅图?(出示图片)站在壁画前,哪些艺术家感兴趣?

生:音乐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地质学家雕塑家

师:是呀,多美的壁画呀!真不愧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

课后反思:

整堂课我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我认为比较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1、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我在设计本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出示第4自然段)这是一幅画吗?因为出示的文字,学生都摇头说是不是。接着,我说这是一幅画,就藏在文字的后面,你信吗?自己读读看。利用这个阅读期待的环节,一下子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充分阅读,教师适当点拨:“第一次读就把轮廓读出来了”、“再次读,把图读得活起来”……在不同的要求下进行阅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学生自然而然地读懂了课文的内涵,感受了语言的美。在朗读中,我还善于利用批判。如在朗读“池水清清”时,我说“听起来不够清”。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跃跃欲试,一个比一个进步。这样,通过多层次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培养了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在后面朗读“衣衫轻轻飘荡时”,学生已会自己评价了,“我觉得衣衫还没飘起来”,这就是学法的迁移。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提高。

2、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课堂缘于“生成”。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巧妙地“预设”——“这是一幅画吗?这是一幅画,就藏在文字的后面。”引导学生深入地感悟、品析、朗读重点词句,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逐步体会了壁画的美。真正体现了“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因此,在备课时,要深刻钻研教材,预设巧妙,为学生的及时“生成”培育更多的“土壤”。

但在教学时,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思考:

1、朗读要具有层次性,该如何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使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

2、对于图文结合进行教学的课文,图片何时出现才能跟文字更好地结合,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我觉得这节课上,图片也许出现得太晚,可能让学生有些失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雨中情怀
菊,开启梦的信念
菊,开启梦的信念
我的弟弟
风赋
湖与桑树
十五岁的少年爱喝白开水
父亲的掌声
学会爱自己
一道长留心底的风景线
难忘的生日
寻找快乐
孟母无须三迁
叶之歌
阎连科小说的语言风格
《伤逝》与《十八春》中女性婚恋观对比分析
解读小说《故乡》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浅析壶井荣的《温暖的右手》
“自由女性的情感束缚”
生存的艰辛,同化的艰难
浅析方方笔下的女性命运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阎连科小说色彩词的偏离及其修辞效果
从动物视角看严歌苓笔下的人性思考
论冰心《关于男人》以人为本的存在哲学
《赫索格》的多重空间解读
论《神圣家族》中细木夫人与绢子的象征意义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浅谈20世纪80年代爱情文学主题的流变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以“谜”贯穿《月球之谜》的教学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果园机器人》教学建议
《月球之谜》教学建议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三下)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建议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三下)
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