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问题探讨
翻新时间:2023-05-24
《人类的“老师”》问题探讨
“文读”则读bó,也就是说书面语色彩较重的“薄”多读bó。如“薄弱”、“淡薄”、“薄命”、“薄暮”、“尖嘴薄舌”,等等。
怎么分别呢?《异读词审音表》中说:“báo(语)常单用”,bó(文)多用于复音词”。“语音”的特征是常常单用,这比较好掌握。至于“复音词”就比较难区分了。如“薄纸”与“薄命”,哪个是复音词,哪个不是复音词呢?我们大致可以这么来区分:看看它们是不是结合得紧密,是不是比较凝固。后者结合得比较紧密,应视为复音词,读作“bó命”;前者结合得不紧密,结合得不紧密就等于单用,应读作“báo纸”。“薄雾”是属于结合得不紧密的,所以应读作“báo雾”。
附带说一下:前不久,不少老师打电话询问——《金蝉脱壳》一课中,“金蝉脱壳”中的“壳”注音作qiaò,其余的几个“壳”没有注音,该怎么读呢?我们的答复是:其余的几个“壳”都读作ké。什么道理?跟上面的情况相同:前者在成语中,是“文读”,故应读qiaò;后者有口语色彩,是“báo语音”,故应读ké。
以上的收藏是为了自己查阅的方便。看过张老师的讲解清楚多了。可是,如何区分词语间是不是结合的紧密,比较凝固呢?比如苏教版第八册中《人类的“老师”》一文的“薄壳结构”,两个较难辨的字都出现在一个词语中,课文中并没作特别说明。如果按照张老师的说明“薄壳结构”一词,既然是一个建筑术语了,应该算作结合的比较紧密吧,那是不是该算“文读”呢?如果是,那就该读“bóqiaò结构”。可这样读对不对呢?我们组的几个老师讨论一番,多数说该读“báoké结构”,最后,还是莫衷一是。本人询问过建筑方面的专业人员,他们说读作“bóké结构”,这时就出现了一“文读”音,一“语音”音。到底该怎么读呢?希望读过此文的老师们说说你们的看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朋友,前进的路上该用什么标点
-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 淡紫色的心情
- 水缘
- 雨夜敲窗
- 读《渔家傲》有感
- 夏之琐感
- 绿叶,绿树,绿
- 军训趣事三记
- 我要克隆我的朋友
- 你,变了
- 读《过零丁洋》有感
- 读《童年》有感
- 快乐的改变
- 人生如灯冷静
- 有人在我梦里割草(外一首)
- 十月午后(二首)
- 春天印象 2014年2期
- 秋往春来 2014年2期
- 夜晚(外一首)
- 溪口导游(外一首)
- 凌云壮志 2014年2期
- 江山多娇 2014年2期
- 在河豚身上,我找到了无法替代的来生(三首)
- 腊梅图春 2014年2期
- 诗的可能 2014年3期
- 一地冰凌(外一首)
- 四季之歌 2014年2期
- 观雾当责 2014年2期
- 红尘四季 2014年2期
- 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金属》教学设计之二
-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二课时)
- 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金属》教学设计
-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学设计2
- 九年物理下册《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 九年物理下册《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设计
- 九年物理下册《机械能和内能综合练习》
- 九年物理下册《内能》教学设计
-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教学设计(第一节)
- 九年物理下册《温度、内能和热量综合练习》
- 九年物理下册《内能(2)》堂上练习
- 九年物理下册《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教学设计
- 九年物理下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学设计
- 九年物理下册《热学专项训练》
-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