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鹿柴》说课设计

《鹿柴》说课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鹿柴》说课设计

《鹿柴》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一、教材简析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组诗《辋川集》中的一首。这首诗是他晚年所作,当时他已厌倦官场生活,在蓝田(今陕西西安东南)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鹿柴是辋川的一处小地名。

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诗人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整首诗写得自然流畅,毫不做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前两句写“不见”,不见的是人;后两句写“见”,见的是影。在见与不见之中,诗人给我们传递出的是一种以落寞为美的信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边读边想,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难点是展开想象,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三年级学生做到: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根据以上原则,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的“鹿、返、复”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和诵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觉。

5.拓展阅读古诗《竹里馆》,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确定

由于古诗词句凝炼、意境深远,今天的儿童理解时有一定难度。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读。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学习古诗会读、读好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疲劳,兴趣点也易转移,单一的诵读形式,会让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采取了丰富多样的诵读形式。如初读时的听读、自由读、跟读、范读;理解中的个别读、轻声读、看图读、齐读;巩固提高时的有感情地读、配乐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自然使学生保持着盎然的诵读兴趣,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目的。

讲。在研究了教材内容与学生能力后,我设计了请学生做“小老师”这一环节。首先启发学生自由质疑,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也为稍后的“排障”与交流设置方向。接着鼓励学生:“这些问题同学们都能自已解决,老师想请你们来做小老师,自己教自己。”富于诱惑力的角色与教师期待性的语言,激起了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他们在小组内或查字典、或看插图、或揣摩诗句、或联系已知,个个主动投入了“做小老师”的准备活动中。继而,“小老师”们纷纷登台讲述自己的“发现”,师生互相补充、完善,完满地实现了既定目标。更具价值的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蓄积起了进一步学习的良好态势。

画。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勾勒出生动的画面,进而加深对诗的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又是怎样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段将观察到的景物浓缩成凝炼的语句表达出来的,使同学们受到美的熏陶、思想境界得到一次升华。

写。把诗歌编成一个小故事,并写下来。目的有三点:1检查同学们对原诗理解的程度;2开拓同学们的思路、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使学生从中悟出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今后应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

展。展一片天地。小学语文课本每册选入古诗不多,我采用了“以诗引诗”的办法,教学生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或相类似的诗篇,为学生拓展一片阅读的天地。

四、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

在班级板报“每日一诗”中连续一周都准备描写大自然的诗歌。

2.教学新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第一届诗歌节将在马鞍山市举行,你们知道吗?其实从牙牙学语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你们可以随意地吟出一两句吗?

(2)板书课题,析题,简介作者,吸引学生喜欢这首诗。

(3)初读古诗,指导学生读通读顺。

(4)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自读古诗。

(5)集体交流,鼓励学生以当“小老师”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小组内或看注释、或查字典、或看插图、或揣摩诗句、或联系已知,纷纷用自己的话说出了对诗句的理解。

(6)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诗边看图边说出对整首诗的理解。

(7)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

(8)师读诗,问:你想到了什么?这时,从学生的口述中便有了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

(9)教师激发情趣: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啊!你们能把它画出来吗?试试看。同学们迅速摊开纸,握笔构思。虽然学生的画笔略显稚嫩,但也正说明了这是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

这一环节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避免了空洞的重复说教,学生借助画面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又使书本知识得到延伸;能够感知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又是怎样通过动静交错的描绘将观察到的景物经过筛选浓缩成字字珠玑的文章;还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思想境界得到一次升华。

(10)学生自由诵读,诵读形式多样(独诵、合诵、配乐诵读等),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自然、舒缓的语调,在读中感悟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11)学习生字的书写,重点指导“鹿”。

(12)出示王维的《竹里馆》,让学生朗读欣赏,激发自主阅读古诗的兴趣。

(13)本课的作业布置中,我让学生选择各自喜好的方式重现诗歌:1.画,给这首诗配上一幅画;2.唱,配上熟悉的旋律演唱诗歌;3.编,把诗歌编成一个小故事,有兴趣的可以写下来;4.找,搜集并阅读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而多元化的作业样式则激活了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总之,我在这一节课中,围绕教学目标,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祖国——母亲
假如我是鸟
变幻的四季,美丽的春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快乐学习
我的同桌
暑期游记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城主的儿子
中秋
我战胜了苦瓜
繁星几时有
混乱的战争
古文体作文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能海上师五台山传戒改革及其意义
晚年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五台山“清凉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禅学价值
试论中共在陕甘地区领导兵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
蒲松龄对卡夫卡的影响及对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贡献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怎样通过教学对聋生心理进行建构
试论做好新时期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识字4》教学设计(一下)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三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一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二
《灯光》教学设计三
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六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
《识字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六下)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