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鹿柴》教学札记

《鹿柴》教学札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9

《鹿柴》教学札记

《鹿柴》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的内容,是一首王维的诗。该诗描绘的是陕西省终南山辋川一带日落时分的美丽景色。其全文如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文简洁明了,用反衬的手法,向人们展现出一幅空山夕照,清新、幽静的美丽画卷。体会诗的意境和介绍反衬的描写手法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五个“导”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知识扩展“导”新课

在课前学生有一首歌的准备上课时间。我就从这首歌导入新课、扩展知识,并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刚才唱的非常好,歌词也非常的优美,你们能告诉我,古时候的人们会不会唱歌呢?他们都唱些什么呢?

待学生回答后,简单介绍诗歌的起源。

师:其实我国古代,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有歌谣了,他们歌唱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歌词优美,朗朗上口,非常好听。还有人专门收集、整理和创作歌谣,当时这些人被称作“采诗官”。后来歌谣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有人专门从事歌词的创作,我们把他们叫做“诗人”或“词人”。他们创作的“诗”和“词”谱上曲子大都是可以唱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有名的诗人,并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

二、无问设疑“导”想象

在宣布课题后,问学生“鹿柴”是什么意思?然后向学生进一步介绍:这个地方离我们非常的近,就在西安远郊,蓝田一带,坐车到那不过几个小时的路程……(激发学生兴趣)

设疑:谁能猜一猜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鹿柴?

想象:这个地方的景色如何?有哪些景物?那些动物、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在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巧妙的设置这样几个问题,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也为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做了很好的铺垫;也对诗文所描写的景色有了初步认识。

三、创设情境“导”说话

在学生初读古诗的基础上创设进入鹿柴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创设情境

出示填空:我沿着小路走进了森林,越走越深,我发现。(这时周围比刚才有什么变化?理解深林)进入深林,你的周围是、、抬起头看,脚下是,用手摸上去树;草;青苔;有时会听见人说话的声音,他们或许是;说话声没有了,整个森林安静极了,有时会偶尔传来声、声、声。这里的空气,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我真想。

通过这样的“旅游式”的情景创设,把学生置身于“深林之中”,把它们的各种感觉都调动起来,引导想象,训练说话能力,同时感受意境,理解诗文。

四、对比举例“导”诵读

古诗的朗诵一直是比较难训练的,要读出古诗的意境是很不容易的。在本课的指导朗读上,我采用对比法让学生读出“大海”与“小溪”两个词,让学生体会“空山”的感觉和读法;“但闻人语响”用轻重两种方式对比读,让学生体会,因为听得不够清楚,有回声,要读的声轻一些;“返景入深林”用快、慢两种方式对比读,使学生理解,因为有一抹阳光为幽静的深林增添了一份生机,读的稍快一些、有生气;“复照青苔上”读时要充分表现对这种悠闲、安逸环境的喜爱。

五、写法剖析“导”写作

本诗最大的写作特色是反衬的写作手法的运用,对这一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剖析后,巧妙地设计写作训练,让学生简单的尝试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尝试用“反衬法”时我设计了一项训练内容:

1、不说“寒冷”天忒冷。让学生不能用“寒冷”一词还要表现出天气很冷,可以用现象来说明,也可以用比喻。

2、不说“酷热”天炎热。不让学生直接用表现“热”的词,但还要让人感到天的确非常的热。

以上是我在教学《鹿柴》一课时的点滴做法和一些体会,希望能到各位同行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学习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古文体作文
假如我是鸟
混乱的战争
祖国——母亲
暑期游记
我战胜了苦瓜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繁星几时有
城主的儿子
中秋
变幻的四季,美丽的春
我的同桌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能海上师五台山传戒改革及其意义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
晚年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蒲松龄对卡夫卡的影响及对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贡献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怎样通过教学对聋生心理进行建构
五台山“清凉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禅学价值
试论做好新时期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试论中共在陕甘地区领导兵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灯光》教学设计三
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六下)
《识字4》教学设计(一下)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二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三
《识字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二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六下)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