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9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叙述顺序。

3.积累有关描写银杏树的好词句。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见过银杏树吗?谁亲眼见过或者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银杏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出示多媒体,银杏树图片和介绍。

2、师补充:

3、师生简介叶圣陶。

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你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写了些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自由谈。

2、读通全文,指名读。

3、学生再默读课文,想想每段讲了什么?(让学生分好段)

(a三棵银杏树生长的位置,b

三棵银杏树生长缓慢,c按四季的变化来描述三棵银杏树的特点。)

4、听全文朗读,再次体会每段的意思。

5、生词新词

(1)学生自读生字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以下词。

忽略:没有注意到。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朗读第一段。

2、给第一段配上插图,一学生或者几名学生上讲台画。

3、再读理解:“……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这肩。”说明了什么?(表达了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整体进入,导入复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叙述顺序。

通过自学,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是按银杏树的(位置、树龄、外形)三个方面叙述的。其中外形这个部分又是从(干、茎、叶、花、果)这五个部分展开描写的,这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同步出示投影:

位置(屋后空地上)   干

三棵银杏树 树龄(古老)      芽

外形——————    叶

二、检查自学,了解外形各部分的特点。结合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在自学课文时,我们是运用“读课文、找句子、点词语”的方法完成填空,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1、先来看银杏树的位置。生答:屋后的空地上投影出示确切的位置呢?引读第一节。

(出示比喻句)作者把两棵银杏树比作()。

师: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2、引读课文第二节。银杏树非常古老(出示)后引读。

3、银杏树的干、茎、叶、花、果又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过程中,能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更好。

(1)干:直偶尔弯曲(板书出示)

生A:银杏树干的特点是“直偶尔弯曲”。文中的句子是(板书句1)从句中的很直,直的多,偶尔屈曲,看出银杏树干大多是直,偶有屈曲。

师:!来读一读这句,读出挺拔。生齐读。

(2)芽:多像奶头(观察仔细)

叶:折扇形春绿秋黄(作药作书签)

花:小白里带黄花叶同放(很好的蜜源植物花香晚上开放)

果:壳白仁绿味香(营养价值高做药做蜜饯等)

注:学生必须先说特点,再找句子,说明特点,再联系课外知识说说,再带领学生齐读。

4、多么诱人的白果啊!现在让我们完整地体会一下银杏树的外形。引读板书

三、根据上下文,理解句意,体会喜爱之情。

俗话说:咏物言志,状物抒情。叶圣陶爷爷对银杏树如此细致形象的刻划,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包含在文章中的那种浓浓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在银杏树那片广大的绿荫下开始滋生。

句一:我们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句二: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

句三: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让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喜爱,以句一为例:

句一:我们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1、齐读后提问:“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是指什么呢?可以读它上文。

(生答:即是指银杏树又长出了折扇形的绿叶。)穿新衣裳都是用来写人的,作者把银杏树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

2、自由读这句话,体会高兴的心情。示范读齐读

3、树木长出叶子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我们会如此高兴呢?我们来读第三节有关的句子,引读上下文。

冬天,银杏树的枝干都是(),上面只长着()。春天()多美啊!下文讲道,炎热的夏天到了,()。

4、学生再读上下文,体会喜爱之情。(同桌讨论)

5、交流(上文中,冬天树木赤裸裸,不好看,春天长出新叶子,美,感到高兴。下文中,形成绿荫,可以玩,高兴,大人们在绿荫下休息,高兴。)

小结:孩子们在绿荫下尽情地玩耍,船家在树荫下悠然自得休息,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呀!叫人怎么能不喜爱它呢?难怪我们会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句二: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

1、小组齐读句二:

一生:这句话的上文是“银杏的花太小了,很容易使人忽略。……父亲笑着说:……”

(一学生:这里的第一句说银杏的花很小,看到它不容易,刚才我们在学习银杏树的花知道了银杏树花几乎与叶同时长出,它的叶子那么引人注目。那么小的花当然不引人注目。而且银杏花是晚上开放的,一开花就谢,说明了花是很难看到的。现在作者终于看到了,他一定会很开心,可见对银杏树的喜爱。)

一生说:这里的第二句话是“我”和父亲的对话。从对话中我知道作者本来是以为银杏树不开花的,可从父亲的话中又得到银杏树肯定会开花的,只不过要留心看。我想作者听了父亲的话,一定期待着看到花。现在看到了,当然高兴,说明他对银杏树更喜爱了。

一生说:这句话的下文是:几乎跟叶子……很可爱的……这句话是直接描写银杏树花。作者没有想到看到这样美的花,真高兴啊!

一生说: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表现了作者的高兴。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这里有一个“了”字,表示作者终于看到了他期待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包含了作者许许多多的快乐。

学生读这句话。齐读体会。

小结:极普通的小花,在小作者的眼里是如此的娇小、可爱,表达了作者是多么喜爱银杏树。

句三: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小组齐读第三句。一生:这句话是比喻句。比喻句的上文“秋风阵阵地吹,黄叶落得满地。风又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说明句中的“黄蝴蝶”是指秋风吹起的落叶。一群群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是很美丽的,作者把这样美丽的景象来比喻银杏叶飘落下来在空中飞舞的景象,可见他是非常喜爱银杏树的。(谁来读出喜爱。)

师:秋风中,满天的黄叶飒飒地落下来,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孩子们在欢呼,在雀跃。同学们能想象一下那时那刻的情景吗?

出示投影:秋风阵阵地吹,黄叶落得满地,()。学生想象说话。

※当孩子们还沉浸在秋天的欢乐中时,冬天已经来临——待黄叶落尽……像一幅古画。

能理解一下吗?

叶子落了,老树变得光秃秃了,应该说这样一点也不美,不过赤裸裸的枝干上停着一两只鹰,一动也不动,背后衬着蓝天,真的像一幅古画。

师:说的真好,这是一种古朴的美,苍劲的美,在这种美中,孕育着春天,孕育着勃勃生机。再读这段话。

师:初夏秋冬,银杏树给了孩子们那么多的欢乐,成了孩子们童年中最好的朋友。

师引读全文。

四、美文欣赏。

多么奇特的一幅古画呀!那三棵银杏树像一尊雕像隽永久远。那无数小芽就像无数首抒情诗清新勃发。当我们读懂了银杏树的丰硕、繁茂、宁静时,我们已开始喜欢上了这三棵银杏树,其实,事间万物都有其蕴味。当我们用喜爱的目光注视时,它们便会显示自身的美丽。

让我们来听一听这几段话。

松柏

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根石缝间钻出来。即使是面对无情的岩石,它们也要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它栖身的岩石。

教后感:

这堂课,我是和年级组几个老师共同备课的。本节课,我根据教学要求:了解银杏树的外形以及人们在树下活动的情况,教育学生热爱自然景物,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养成好习惯。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课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预习作业,我让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课外知识进行阅读。我还带领学生来到我校的银杏树下观察,并捡来树叶制作成标本,并希望学生能在树下玩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与课本产生共鸣。上课时,我首先从整体进入,让学生了解课文是从几个方面写银杏树的。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之后,紧接着,我并让学生按“读课文,划句子,点词语。”的方法说说银杏树的“干、芽、叶、花、果。”的特点。在小组交流时,希望学生能结合收集的资料补充说明各个部分的特点。在学生介绍“果”时,我把炒好的银杏果让学生品尝,大家都抢着吃。通过学生的品尝,学生观察后,很快得出结论“果是壳白、仁绿、味香”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也有调皮的学生说银杏果是臭的,虽然当时我很生气,但很快就平静下来,并巧妙地说,每个人品味的滋味不一样,当你喜欢它时,你就会觉得很香。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比喻生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能比较注重学生的朗读。教室里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体会叶圣陶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教完。可能在小组交流时,介绍课外资料时耽误了时间。这堂课,我要注意的是,预习要放在课前,不要放在课后。把时间节约下来,用于后面的教学。课前学生预习还不太扎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随风而逝
走过四季
水的启示
心情
我的妈妈
蓝色的回忆
秋叶遐想
和童年越走越远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沁园春秦岭游
Why?
开心点吧,秋天来了
童年趣事
雨后
我想当服装设计师
关于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有效机制的探索
简析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要先行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科学内涵论析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重在构建长效机制
论生态文明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
在“村改居”进程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完善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制度,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
关于新时期做好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企业团委工作的创新建设
年轻的生命,不该身处寂寥
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新构建
县级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内在逻辑及运行机制
《观舞记》教学设计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案
《枣儿》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变脸》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