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9
《火烧云》教材理解
“了”是一个表示时态的助词,它的用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在句中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完成;另一种是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变化。《火烧云》一课共用了22个“了”。其中“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过了?两三秒钟”,“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四例,用法属前一种类型,其余的18例,用法都属后一种类型。
“了”这一很平常的词,经作者巧妙运用,就有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一、有助于突出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如写火烧云变成“马”时的情景: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长了?,一条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这里用在句末的五个“了”,从马的体态、各个部位及可见性等方面,表示这云出现了新情况。原来是怎样的,人们能很自然地推想,现在是怎样的,人们又能清楚地看到,这样就表现了火烧云在一刹那间变化的过程。同时,这个“了”还说明了变化的“度”。“马大起来”可以是才开始“大”,加上一个“了”,点明此时已经变得够大了;“马腿伸开”,可以是略微伸开,也可以是半伸半开,加上一个“了”,告诉我们已经完全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若无这个“了”,那不几乎不能表示马脖子有所变化。
二、有助于表达惊奇、欢快的思想感情。
如写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为成红的了?。红公鸡
变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这里作者挑选了几样自己感到最引人注目、最有趣的东西来写,说明霞光给大地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由于用了“了”,这些句子便不是呆滞的描绘,而是给读者创设了一个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让人们仿佛看到,一群孩子愉快雀跃,大声惊呼,竞相指点:看呀,“火烧云上来了”;咦,“大白狗变成红的了”;啊,“红公鸡变成金的了”;哈,“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细细品味,那一惊喜、欢庆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来。如把这几个“了”去掉,虽于表现内容无碍,但句中蕴含的那种惊奇、喜悦、欢快的感情,也会随之而消失,令人读后感到乏味得很。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走过四季
- 秋叶遐想
- 水的启示
- 蓝色的回忆
- 心情
- 沁园春秦岭游
- 和童年越走越远
- 童年趣事
- 我想当服装设计师
- 随风而逝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开心点吧,秋天来了
- 我的妈妈
- 雨后
- Why?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 在“村改居”进程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 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 论生态文明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
- 县级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内在逻辑及运行机制
- 年轻的生命,不该身处寂寥
- 关于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有效机制的探索
-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重在构建长效机制
- 关于新时期做好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思考
- 新时期企业团委工作的创新建设
- 简析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要先行
-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科学内涵论析
- 完善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制度,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
- 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新构建
- 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 《竹影》教学设计
- 《观舞记》教学设计
- 《口技》教学设计
-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 《变脸》教学设计
- 《安塞腰鼓》教案
- 《枣儿》教学设计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