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31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
诗词类文章,体会诗(词)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领会诗歌的意境呢?一般要透过诗歌语言,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把握诗歌的画面和气氛,感受此时此景中作者的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所抒之情,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可以共鸣,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热爱之情,但在此诗中,这种赞美之情又被提升到一个极不同寻常的高度——总相宜!这是一种很辩证的审美!怎样感悟到这种极高的境界?青改组庄奇琦老师尝试在诗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这景不正是感悟情的基础吗?所以,我们看到庄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入晴日雨天丰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的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然后从诗人善用的比喻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处,再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最后进入诗人由触动心灵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诗歌“语境”和“诗境”紧密融通,的确生成了诗歌课堂的和美之境。
苏轼的诗我觉得是雅俗共赏的,不过,今天的课堂还是以“雅”见长。正如盛新凤老师在和美语文研究中所提到的那样,首先,教师语言文雅。教师的导语分为提示语、过渡语、引导语、总结语等。庄老师的这句总结语——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诗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既言简意赅,又起到了巧妙提升的作用。其次,课堂情意古雅。庄老师就是一个“性情中人”,善于抒情,并且将自己情感的原点建立在文本之中,有一种淡淡的、真实的、自然的美。还有,课堂一唱三叹的回环往复,一锤三击的反复捶打,细节重点处的多次照应等等,也使课堂的结构呈现一种雅致之美。
所谓“俗”中生“味”,这堂课,庄老师也与学生一起咬文嚼字,沉潜品味,一起情境对话,悟用结合,语文味是很足,那儿童味能不能更浓一点呢?童真,童趣啊!真的,有好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时就出自于这首诗。课结尾时,能不能不横向拓展《望湖楼醉书》,而是纵伸,让孩子们用诗中的词来给自己取名呢?“方好”也好,“亦奇”也罢,若能能取个“相宜”岂不就是最高境界了?这样,诗与心融通了,与生活也融通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末
- 他年夜雨
- 蓝色的灰姑娘
- 黑色翅膀
- 我的天地
- 这个夏天
- 火花
- 夜有所梦
- 那一天,我18岁
- 我不放弃
- 我的自白书
- 高考
- 世界
- 就算听不到
- 季节
- 《志明与春娇》符号解读与文化分析
- 让忠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 校园排球比赛接发球“盲区”现象成因及对策探析
- 让宪法精神在我们心中常驻
- 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生存之道
-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刍议
- 对投掷铁饼时出现犯规或失败原因的分析
- 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
- 互联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刍议
- 体验营销在我国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 关于码头控制员培训现状与改进建议的研究
- 摇滚乐中国大陆研究现状
- 员工退休研究的相关理论进展
- 初中学生人际信任危机调查与策略研究
- 整合建构与碎片化输出
- 《红树林》电教教学设计
-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 教案教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 爷爷和小树(导学设计)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 教案教学设计
- 火烧云 教案教学设计
- 怀念母亲教案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观潮 教案教学设计
- 红树林 教案教学设计
- 穷人
- 语文园地一 教案教学设计
- 丑小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