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赠汪伦》问题探讨
翻新时间:2023-01-17
《古诗三首·赠汪伦》问题探讨
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人们传诵了上千年,甚至连学前儿童都能倒背如流。笔者在讲授这首诗时,发现一处疑点,现在提出来,以求教于方家:
“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句,参考书上理解为:“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含蓄地写出了人们边走边歌送行来了。”以笔者所知,踏歌是古代边歌边舞的一种艺术形式,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腕动作,一边舞一边歌,多是在欢庆节日时举行,为人送行,还没有听说过。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当时的情况:李白这次远行,汪伦事先是不是知道呢?如果不知道,他听说后肯定会急匆匆地赶来,哪还有时间和心情组织人们“踏歌”呢?如果他知道,他也应摆酒设宴,为李白饯行,然后把李白送到岸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才更合乎二人的交情。可这样一来,“·忽·闻岸上踏歌声”作何解释?因此我认为,岸上的踏歌声应与汪李二人无关。正如前面所述,汪伦把李白送到岸边,正在难舍难离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的村子里传来一阵阵踏歌的声音。这不过是个写作技法的问题,使人们踏歌的欢乐和汪李二人离别时的痛苦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二人的离愁别绪,进一步表达了二人的深情厚谊,所以才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句。这种以喜庆场面反衬悲剧情感的写法在古典文学中比比皆是,《红楼梦》中黛玉香消玉殒之际恰是宝钗大喜之时,便是一例。所以笔者认为,以“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方法来理解本诗,是不是更为妥切呢?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有这样一个地方
- 节日的欢喜
- 外婆家的乡间小路
- 春的使者
- 静思园
- 滨河大道
- 秋天
- 迷人的西湖四季
- 最爱的季节
- 听,这自然之声
- 爱上雪纷飞
- 冬的尽头
- 春神来了!
- 我爱大兴安岭的冬天
- 清清的小河
- 记住奥斯维辛
- 斯文扫地之种种
- 印出来的腐败
- 十三岁女孩跳楼讨薪
- 理解·沟通·成长
- 在华沙,想起了张纯如
- 犹太母亲的育儿经
-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编撰始末
- 什么叫尊严
- 《西游记》外传
- 冤案的成本
- 你凭什么有优越症?
- 梅娘:一脉文心,续写传奇
- 挣得少更要去旅行
- “挂羊头卖鸭肉”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 教案教学设计
- 读读、说说、演演:《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 《捞铁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运用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 教案教学设计
- 505班主题中队会中队会教案:民族精神代代传 教案教学设计
- 才能来自勤奋 教案教学设计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 教案教学设计
- 葡萄沟 教案教学设计
- 点金术(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子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的图画》课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