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天鹅的故事》教学札记
我是以“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家的墙上为什么挂着那杆猎枪”展开教学,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一是这把猎枪是为老人自己而挂。这篇文章述说的故事,学生一读就知道这是斯杰潘老人的经历,是一篇精彩的故事,学生读上一遍就能够完整叙述。再读课文,老师引领学生思考,就会发现这位老人曾经非常喜欢打猎,尤其文中的“打野鸭遇到天鹅”就足以看出这位老人曾经打死过一些动物。我引导学生反复读“人在湖边转悠了好半天,一无所获,感到十分扫兴。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大群天鹅”学生完全可以读出老人遇到天鹅的惊喜之情。学生继续读着故事,可以发现老人从此改变了,因为老人看到老天鹅为了天鹅群的生存,顽强地用自己的身体扑打冰面,破冰寻找食物,这种生存方式感动了老人,让老人永远地放下了猎枪,这位老人不是扔掉猎枪,而是在自家的墙上高高的挂起猎枪,这是警醒自己,告诫自己。斯杰潘老人,每天看到枪,其实就是欣赏着老天鹅给予他的震撼。
二是这把猎枪是为老人的家人而挂。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想到这一点。因为老人的这把猎枪已经挂了30多年,老人的周边一定有着亲人,比如儿孙等,因为老人靠打猎为生为了整个家庭的生存,因为老人多年的打猎一定会有着亲朋好友……他们看到这个不该挂着的枪,一定要寻问,老人也一定会讲述着精彩的故事。这一步的教学,我是引导学生扮演其子孙、兄弟姐妺,由一位“老人”讲述着精彩的故事。如此训练,学生不仅有着身临其境之感,最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老天鹅给予人的那种精神力量。
三是这把猎枪是为来老人家做客的人而挂。这篇文章是章廷桦访俄罗斯期间,到贝加尔湖斯杰潘老人家做客后写下的。很明显,这把猎枪是为客人所挂。作者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同学们在老师再次引导下,很容易明白作者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让我感动,他们说自己感觉到了老天鹅带头破冰是一个世界奇迹,这则故事是很难听到的,这则故事是感人的……我想这种感人刺激了作者产生了灵感,拿起笔写了起来。学生明白了这一写作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过去习作的一个反思,是一次对未来习作的指导。过去我常说“写作其实就是作者灵感的解读”,我们引导学生写作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产生灵感,解读灵感,从这一篇文章中,学生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灵感,看出作者是如何记录自己的灵感,思考自己的灵感,学生获得此法,自然也会乐在其中。。
四是这把猎枪是为世人所挂。这个观点,是同学们进一步思考的生成。我高兴地点了点头。孩子创造性的语言激起了我的生成,于是我说到:“是的!我们都没有见过这位老人,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就是这篇小文章,但从这简短的文字中,我们每一位都能够想像到那一情境,那种美丽,那种感动,那种神奇的力量,那种永远放弃打猎的精神世界。我们学习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理解万物之生命,就是让我们与世界万物为友,就是让我们把这个精彩故事传下去,传给世人。”上完这一课后,我与一些老师讨论这一生成,有的老师认为这样引导,是不是太深了?我在课堂上,由上面三步引下来,在学生反复大声朗读的状态下思考下来,五年级的孩子没有那种困惑,他们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亲戚、小弟弟、小妺妺听。学习语文的过程,当学生能够产生这种传递感了,我觉得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一篇文章的价值才算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想这样学习,孩子们会拥有这份精神世界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日记
- 献给老师的赞歌
- 叩击心灵的呼唤——水的自述
- 妈妈,祝你母亲节快乐!
- 其实,我很幸福
- 燕赵儿女 情系灾区
- 那一刻
- 心中美景
- 友谊
- 还我蓝天
- 用心看世界
- 最后的相聚
- 城里的月亮
- 成长的“雨天”
- 阿鹅让我感动
- 涿鹿鼓楼调查报告
- 别让人才限制物流行业发展
- 全面依法治国与参政党法治化建设
- 卢塞恩:小城故事多……
- 抵制“垃圾国际学术会议”
- 建立开放有序的旁听庭审规则
- 胡适为林可胜辩护
- 燕文化分期研究的现状与相关问题
- 磨盘、磨棒类石器研究的几个问题
- 平山万寿禅寺塔林塔铭考释
- 吴大猷谈通才教育
- 河南四方汇泽清华·紫光园小区汉墓发掘简报
- 重视职务犯罪中冤假错案
- 浅说倒马关《明代杨业父子忠节庙碑记》
- 试析清代恒亲王家族茔地及园寝主人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课时二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课时一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时一(三上)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二
-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一(三上)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搭石》教学设计一
-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
-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二(三上)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三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时二(三上)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
- 《假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搭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