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9
《春日》教学札记
经常听富有经验的老师上古诗课,整堂课充满诗情画意,听得我是如痴如醉。回来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就以朱熹的《春日》开刀吧!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教学这首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考虑到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反复品尝,我就想:何不在学生已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先对诗人写诗时的心情作一番大胆的猜测,然后再细读推敲古诗中的每一个字词,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证据,小组交流后,再全班反馈,并在反馈的过程中,结合感情朗读。
我还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于是,我就想,我要让学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知道不仅仅是诗人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春光无限好!享受读书的乐趣,书中滋味长!我和孩子们也应该是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学了这首诗,我们肯定也会有所启发。
基于自己这样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了以下的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我还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1、读春:从我们以前学过的词语、诗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积累。
2、咏春:从朱熹的《春日》中享受万紫千红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悦。
3、惜春:从春的喜悦中感悟春光虽美,韶华易逝,激励孩子们求知。
4、绘春:将春情化为诗情,将诗情化为画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带着这份自信,更带着一份期望,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这一课。考虑孩子们,可能平时对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比较少,因此,课前,我准备了些有关春天的好词佳句,让他们课前读读,即增加积累又营造了一种“春的气息”。但教学过程并不如我所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我的最后一部分惜春竟然没有时间来演绎!一种失败感油然而生!
也许是板书杂乱无章,当学生把诗人的心情猜测出来后,可引导学生给这些词语归归类,这样学生的学习思路会更清晰,不至于黑板上那么多同类的词语,杂乱无章,而且浪费时间。其次,也许读的还不够,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教师亦没有和学生一起亲近文本,导致后面的讨论成了空中楼阁,学生亦是雾里看花,没了兴致。第三,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一开始教师就对学生不信任,觉得他们想不出什么有关春的词语,诗句,于是自作主张,提供一些美词佳句让学生读,结果学生读得不热情。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
本来应是领着学生走进春天,走马观花了一下,学生还在春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长城——祖国的骄傲
- 做人
- 亮点
- 《坐井观天》续写
- 心中的红烛
- 思索
- 栀子花
- 一次性的利与弊
- 美丽的洛浦——我的家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我眼中的校园
- 新能源的开发
- 不灭的明珠
- 家乡的冬天
- 我长大了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精神
- 包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 高职生方向感的构建研究
- 大学生网络利益表达的规范与引导研究
- 教学共同体视角下对高校教师评价工作的反思
- 浅析秦观与张耒诗文的异同
- “敦伦”原来是“房事”
-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 基于构建主义角度探究英语语言学教学
- “天使”还是“妖妇”
- 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保障机制的构建
-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评价策略与方式探讨
- 父权下的自我
- 一位大学新生受网络诈骗后的工作案例分析
- 浅析湖南花鼓戏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 《四个太阳》教学片段与反思
- 无巧不成书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 《四个太阳》教学思考
- 引领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
-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2(六下)
- 《识字5》教学设计(一下)
- 《四个太阳》教学实录与评议
- 《识字5》教学片段与评析(一下)
-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 《识字5》教学设计(一下)
-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 《识字5》教学设计(一下)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