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1
《题西林壁》其它杂项
10月30日教师素养大赛在我们学校进行,各位参赛教师进行了古诗教学,我听了孙玉端老师的三年级《题西林壁》,使我对古诗教学有了重新认识,以前古诗教学中总是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透彻,也不能容入到古诗的境界中,体会不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今天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搜集了许多古诗相关图片,使学生通过视觉加以感受,再加上诗句的理解,想象诗的情境,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古诗《题西林壁》是宋代苏轼所写的一首记游诗,是苏轼五首记游庐山诗中的最后一首。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理,旨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在孙玉端老师的教学中,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本——鉴赏诵读——联系生活。教学过程应该说比较清晰合理,层层深入,很有有层次感。听课后我也进行了思考,也得出了一些个人体会,主要有下面几点:
1.《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首古诗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2.教学古诗重在领会大意,习得方法。领会古诗的大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学的长远目标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生以后能够自主阅读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一个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学习,那么这个学生的思路就会狭窄,学习的内容也是老师自己的体会,学生就成了老师的“克隆”。相反,如果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就能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生的长远发展。但要注意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点评,不能含糊不评。
3.教学古诗重在诵读和积累。要让朗读真正走进课堂,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如小组读、自由读、比赛读、全班读等方法,读出诗句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从而增强语感,以读促悟,感悟诗句所蕴含的情感,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
以上就是在我听完孙玉端老师的课后对古诗教学的点滴体会,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娘
- 有朋友真好
- 老师的眼睛
- 大海.父爱.天空
- 妈妈的手
- 奶奶的手
- 温暖的三口之家
- 父爱
- 跟我过不去的人
- 我心目中的爸爸
- 妈妈,您听我说
- 感谢师恩
- 我的邻居
- 我过去的十四年
- 我的舅舅
- 生命之中有条河
- 北岐村看海(外一首)
- 马的故事 2015年2期
- 地心引力(外一首)
- 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 日之光(外一首)
- 午后的水井(外一首)
- 愤怒的马(外二首)
- 孟夏遐思 2015年2期
- 侍者(外一首)
- 一扇小门(外一首)
- 从一粒沙开始
- 火车上(外一篇)
- 续一段千年宿缘
- 送余光中先生登机返家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 语文园地三:我会填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铁骑兵》教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永久的悔》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钦差大臣》教案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教案教学设计
- 比尾巴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合集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岳阳楼记》教案
- 有趣的游戏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五:比一比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桃花源记》教案
- 四季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