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7
《少年闰土》其它杂项
本课意图:
这篇课文是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改编的,是教学《少年闰土》一文后的想法(《故乡》一文在初中第三册中教学)。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想许多老师也告诉学生闰土长大后的景况。但我认为这是我们突破教材的关键点,利用几分钟时间还是不够的。《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增加阅读量?怎样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把原课文的3课时压缩成2课时?这也是本课值得商议、探讨的地方。
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人们能否适应这个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基础教育阶段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这个社会的健全人格。本文旨在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是有压力的,它也许会改变许多东西,谁也不能断定一种理想能不能实现。小时候的许多梦想,长大后不能实现,但这正是生活的本质。这跟鲁迅先生写《故乡》一文时的意图差的较远。但我想作为一名小学生,如果通过本文的学习真能体会到现实与梦想、过去和将来的变化,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压力和挫折,哪怕是一点,已经够了……
期望达成的目标:
1、了解闰土变化的特点。
2、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于学习的过程。
3、能从人物的言行中感受到人物的变化,从变化中感悟生活。
教学流程:
导向——预读——反馈
一、回顾《少年闰土》。激发学生感情。
1、出示图片,背诵《少年闰土》中第一自然断。
2、回顾少年闰土的特点。
(聪明能干、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等)
3、出示课题《再见闰土》
二十多年没见了,你想了解闰土些什么?你想像中他应该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4、出示中年闰土的图片,初步感受他中年时的形象。(猜一猜)
二、郎读感悟
(图片中的人物到底是谁?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来认识他。)
1、自读自悟
2、交流:图片中的人物你现在认为是谁?你此时心情是怎样的?
3、对比中感悟闰土的变化:外貌、言行等。
(灰黄的脸上已经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4、讨论感受“我”此时见到闰土的复杂心情。(当“我”看到闰土变成这样时,心情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闰土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交流感受社会、生活的压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仁爱待人
- 童年
- 期中考试后的反思
- 2008,我爱你
- 讲文明礼貌,铸民族辉煌
- 回顾过往说再见
- 心连心
- 扫除心灵的污垢
- 纯洁之心
- 舞者
- 违背天空的誓言
- 上中学之后
- 无言,只有潸然泪下
- 我和书的故事
- 但愿不会
- 汉语辞书释义的发展
- 校勘《集韵》的实践、例式和硕果
- 《保汉分类词典》评介
- 论字典、词典、语典三分
- 语言学术语的译名变异
- 《多功能唐诗辞典》问题多多
- 由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看词典的动词收录
- 《当代辞书过眼录》出版
- 欧洲早期汉语词典的编纂及出版
- 《〈同音文海宝韵合编〉整理与研究》评介
-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科技条目的修订
- 英汉非等值习语分类知识库的构建及应用
- 谈常用字词的选取及其等级划分
- 第九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综述
- “悼亡”及“悼亡诗”涵义考辨
- 《小小的船》课文内容
- 《小小的船》案例分析
-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风》教学实录
- 《风》一课一练
-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风》教案
- 《小小的船》授课自评
-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风》教学反思
- 《小小的船》说课设计之一
- 《小小的船》课堂设计之一
-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之一
- 《小小的船》课堂设计之二
- 《小小的船》课堂实录之一
- 《小小的船》课堂设计之五
- 李吉林课堂实录《小小的船》
- 《小小的船》课堂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