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观书有感》教学札记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古诗,诗中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是家喻户晓,寓意深刻。
这首古诗作者借读书时所看到的情景来教育子女,但是作者在诗文中,却未曾提到与读书、学习有关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用意,透过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没有直接点出主题,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揣摩作者的用意。学生的思维活跃,所获得的感悟也深刻。
师背诵:《观塘有感》(故意出错,引发学生质疑,引起探究兴趣)
众生:(师话音刚落)不对!不对!是《观书有感》!
师:不对呀!诗的内容明明写的是诗人观塘的感受,我怎么找不到更读书有关的内容呀?你找找。
生:没找到。
师:既然更读书没有关系,怎么又以《观书有感》为题呢?咱们把题目改改,行吗?
生:(异口同声)不行!
师:为什么?
生:诗人手中抓着书,身旁还有一些厚厚的书,我想诗人肯定就在水塘边读书,很爱学习。
生: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学习也是如此,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生:要源源不断读书,获取新知识才行。
生3: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生: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所谓“少壮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学到老。
生: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电”。
师:是啊!(出示关于诗人的资料)着重强调“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性。
师:你们终于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还是对池塘而发的吗?
生:不是,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自己读书的感受。
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读书的道理。
入情入境入理,明理悟道导行!跨越时空的交流,使学生真正领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含义。岂止是读书需要“源头活水”源源不断,作为教师,不也需要“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千
- 先知后觉
- 今夜随想
- 初夏的回忆
-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你的眼泪
- 泪花的光芒
- 夜游
- 读懂珍惜
- 水色狂奔
- 泪花的光芒
- 珍贵的礼物??醒悟
- 童年情景
- 假如我是一名作家
- 生活需要掌声
- 只在乎曾经拥有
- 哪些品牌将占领2018年市场?
- 星星点灯 2015年2期
- 欧洲十二宝花落谁家(上)
- 双胞胎猫咪风靡网络
- 用餐巾盖住脸 法国人违禁吃小鸟
- 漫画与幽默
- 被低估的职业棒球手
- 世界最高科技游轮
- 为了感情的健康 让电子产品走开
- 回溯美国古巴116年关系史
- 美国人家的“年夜饭”吃什么(中)
- 七巧板大象
- 2015年最值得推荐的餐厅
- 德国高尔夫美女球星桑德拉·盖尔
- 美古复交幕后的秘密谈判
-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 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1
- 七年级下册《口技》教学设计05
-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
- 七年级下册《观舞记》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2(第三课时)
-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02
- 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下整册教案全集
-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下册《口技》教学设计04
- 七年级下册《口技》教学设计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