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札记

《观书有感》教学札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观书有感》教学札记

这首诗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比喻读书体会,将读书后的感想化为生动隽永的形象,既富于理趣,又充满诗情。本以为这一首不如前一首教上去有味道,然而今天的课堂收获还是比较大的。

·理解词语:

诗中有三个生字,理解其义都可以从生字的偏旁入手:

“鉴”,根据下面的“金”字便可明白是“镜子”的意思。

“徘徊”,根据两个双人旁,可知道是“走”的意思,那么怎样走叫徘徊呢?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相机提醒:有目的吗?速度快吗?“直线走吗?”学生明白了,原来是漫无目的地在那里走来走去啊!当然这只是字面上的解释。诗中的“天光云影共徘徊”则是采用了拟人手法。

诗中还有一些字词也不容易理解,如“方塘”、“渠”、“为”、“清如许”等,有趣的是有学生居然提出不知道什么是“活水”,于是我就趁着这条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歌:与“活水”相对的是“死水”,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死水”是怎样的?脏的,臭的,浑浊的,不会流动的,等等;“活水”呢?正好相反,干净的,流动的,清澈的,等等。从而带出“清如许”的理解,再带出“共徘徊”的美好景象。

·修辞手法:

这首诗歌短短28个字,却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第一句是比喻,第二句是拟人,后两句则是设问。当然,整首诗借塘喻书,还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诗歌的巧妙之处尽在其中。

·观书与观塘之关系:

诗歌的内容是“观塘”,可题目却是“观书”,两者又有何关系呢?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理学家,他的诗富有深刻的哲理,深奥的道理隐含在平常的事物中,此诗也不例外。

教师在课题旁故意将“书”字改为“塘”字,学生的学习情趣随即被激发出来。经过一阵热烈的讨论,学生有了精彩的答案,骆嘉俊说:“人的脑子就像这一方池塘,有了新知识补充进来,才能更灵活更聪明。”林琪超说:“我们如果只学书本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要不断补充课外知识才行。”庄严说:“学习要有源头活水,活学活用,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新知识,否则就成了一潭死水,停步不前。”这就是理性的光辉。

·补充《观书有感(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学了课文中的诗歌,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朱熹以物喻理的巧妙,趁热打铁,学了这一首。诗中的“春水”为何能使“巨舰”轻松航行呢?而以前再怎样“推移”用力都毫无办法。学习技巧与方法的正确使用才使得心中的疑问豁然开朗啊!学生再次感悟了朱熹诗歌的哲理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自由的鸡
位置与价值
自己就是天使
真正的天堂
给予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真正的天堂
一杯白开水
凤头猪肚豹尾
双赢,你我共辉煌
​永远的谭嗣同
考场议论文写作的“七种武器”
轻松起跑
恋恋未忘的冬日
为我们的冷漠付费
李白墓(外六篇)
眼里有紫色
一部充满趣味和智慧的奇书
明珠闪闪 2014年20期
4GW Plus来了
《视野》·阳光行动(第169期)
骨气奇高 情兼雅怨
一块石头的距离
清晨闻叩门
金玉良言 2015年3期
独自感受 2015年3期
出租屋的最后一餐
周小平的美好时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金色花》优秀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语文起始课》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紫藤萝瀑布》优秀课件.ppt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备课精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