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9
《出塞》教学札记
真的很喜欢《出塞》这首诗,在教学的时候,我精心地设计并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如,教学中《资治通鉴》资料的引入,汉匈战争资料的引入,还有课前印发给学生的资料:《略述秦汉以来我国北方的边塞战争》《李广生平》《王昌龄创作出塞背景》。应该说,这些资料的引入,对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创设意象、营造意境。本节课教学,注重诗歌的意象的创设和意境的营造。如本课开始,借《静夜思》导入,抓住睹月思乡中的“明月”,联系《出塞》中的“明月”,创设出“明月”意象,引导学生感慨:古人是借明月而抒思乡情啊,那么征人望着那从秦到汉一直高悬的明月,心中当作何感想?
3、读悟结合,体味诗情。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在学生悟到征人们一个朴素的愿望是“回家”后,教师引读——是啊,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的盼回家啊,可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个过程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这样的例子还有:你是白发苍苍的老父母,老师来问你,你在盼什么?可是结果如何——读——从秦汉到大唐,一千多年盼儿归啊——读——;来问你,柔弱无助的妻子在盼什么?可是结果如何——读——从中原到塞北,关山万里盼夫归啊——读——
4、以诗解诗,促进感悟。《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补充了一首诗,通过对补充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想法很好,在具体教学中,以下两个问题没有把握好,存在较大的不足:
1、对学情的把握不够,教师的教学机智有待提高。本课教学力求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解读本诗,但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掌握不够,以至引入的资料学生难于读懂,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影响了教学进度。
2、教学环节上不够简洁。感悟第一句诗的教学,教学环节过于繁杂;另外,引入的资料也多了些,可考虑减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同桌
- 劳动者赞歌——奥运志愿者
- 我的父亲
- 感恩的心,我的老师
- 劳动者赞歌——教师
- 一个女孩
- 母爱只在细节间
- 小信鸽
- 课间“疯”神榜
- 我的外婆
- 书法浅谈
- 姥爷的手
- 我
- 学习
- 我的弟弟
-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源约束分析(1)论文
- 关于反对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几点理由
- 历史课与忧患意识
- 电信卡余额过期作废的法律分析
- 关于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
- 太极拳应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长线项目列入教学大纲
- 上海市电子废物回收处置体系的构建(1)论文
- 美术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在初中课外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 浅谈江西房地产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1)论文
- 物权法草案一般规定之评析
- 吉林省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1)论文
- 以文化为支撑打造贵州旅游品牌(1)论文
- 谈武汉城市圈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1)论文
- 对物权与债权的二元区分体系的重新思考
- 比较优势与永州文化产业的发展(1)论文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触摸语言,构筑精神──《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 《古诗词三首》教学案例
- 《白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