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4
《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的朋友送给他一对珍珠鸟,他非常关爱它们。在自己的书房里,给它们安了一个温馨而又安全的家。
(这是课文的第一段,既是事情的交代,又是下文的衬托和对比。在复习时,也要提一下。)
二、学习3-6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三个月后,伴着一声尖细而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它们有雏儿了。(板书:雏儿)作者看到小珍珠鸟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1)由轻声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小珍珠鸟的句子。
(2)交流,指名读。
(3)品读。可爱的小家伙被“我”发现时的情景非常有趣作者描写时用几个动词,非常准确、形象。
想一想,“探”是什么意思?能换成伸吗?从“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给大家学学那小脑袋“探”出来的样子!
齐读。多么可爱的小家伙!作者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它,让我们在朗读声中表达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吧!
2、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过了几天,这可爱的小家伙开始活跃起来了。起先,它在哪些地方活动?
(1)看录像,听录音朗读。
(2)自由读。请同学们读读第4自然段,在活动的地点下面打圈。
(3)同桌交流。用“起先……渐渐地……后来……”把珍珠鸟活动范围的变化连起来说一说。
(4)讨论。这个小家伙开始时只敢探一探小脑袋,现在它怎么变得越来越胆大地和我接近呢?
(5)小结。是的,作者多么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小家伙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和作者亲近了。
(第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教学,层次很清楚。理解也有一定的深度,不仅要引导学生弄清小家伙怎么一步一步亲近作者,也启发学生理解它为什么能这样做的原因。)
3、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第5自然段,从文章的结构上看,是一个过渡。内含的意思是讲,小珍珠鸟对“我“已有了很深的感情。整天都在“我”的身旁。)
4、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有一天,在“我”的书房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情景。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1)看图。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2)想像。这小家伙睡得好熟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
(3)老师请你来给这幅画加一个题目,可以是一个词或一句话。
(4)齐读。多么美好的一种情境啊,情你们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
(这一段,共4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写了一个意思。采用分分总的教学思路是可以的。)
三、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我”对小珍珠鸟的宽容、关爱,才赢得了小珍珠鸟对我的信任,它才会在“我”的肩膀上熟睡。沉浸在这美好情境中的“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唤——(生读)
1、引读后,板书:“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改变句式。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
3、小结。是的,“信赖”就是彼此的关爱、彼此的宽容、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让我们再一次高声地把这句话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情境,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只要心中充满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家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作业。
1、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请你用“有了信赖,就会。”的句式,写一段话。
(《珍珠鸟》是著名的作家冯骥才写的散文。文章的内涵很丰富,尽管作者在文末用“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一句话点明了中心,但是文章仍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王小菊注意了这一点,她作了深文浅教的尝试。
她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在启发学生探究下面的问题:小珍珠鸟怎么会越来越胆大地和我接近呢?这是因为作者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小珍珠鸟信赖他了。文章理解到这一步,还没有停止。在总结全文时,又作了提升。由个别的,联系到一般。
公开课、研究课,应该选择有一定深度的课文,具体研究一两个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处理教材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父爱无言
- 心愿
- 理想
- 数学论文
- 绿叶,绿树,绿
- 第一次坐飞机
- 我
- 音乐里的另一种美
- 中秋之夜
- 秋天
- 接受
- 快乐的改变
- 最后一个六一过去了我已不再是小孩
-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 云
- 连锁经营促进河南省第三产业转型路径研究
- 论述纪检监察工作在国企政工开展的作用
- 新环保法中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分析
- 浅谈管理会计的意义、现状及功能
- 理工类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英语口语课程满意度实证研究
- 论检察机关在群体性事件中的防治作用
- 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可行性问题研究
- 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初探
- 对奥斯丁法学思想的再认识
- 加强企业法律责任建设,增强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能力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论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缺陷与完善
- 浅论我国女性财产继承权
- 关于建设透明慈善的几点思考
- 我国民航航班延误中的合同关系及责任承担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游戏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三上)
- 《风筝》教学设计
- 《风筝》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游戏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上)
- 《北京》教学设计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三》教学游戏设计(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