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胡杨赞》教材理解

《胡杨赞》教材理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6

《胡杨赞》教材理解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品性,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新疆民乐和胡杨的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胡杨的资料。

教学建议

本文作者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品性,更赞美具有这种品性的人。

文章起笔就借维吾尔族的俗语“胡杨三千年”,抒发人们对胡杨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接着第3~5段的开头都采用了设问的方法,调动我们阅读的兴趣,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第7段写“但是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胡杨,对人类的贡献却是彻底的”。胡杨的干、枝叶和树汁作用都很大。此时,作者已经将胡杨完全勾勒在我们眼前,胡杨的品格也全部展现出来:不畏艰险、无私奉献。作者由“独钟情”胡杨,到“动心”于胡杨在恶劣环境中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从赞美胡杨是有毅力和意志的生命,到赞美“它只知道默默地奉献,从来没有索取”的高尚品格。

本文语言质朴真切,富有变化。无论写茫茫戈壁还是写胡杨,都能抓住特点,运用形象贴切的词语来描绘。作者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嶙峋地站立在默默黄沙之上”“有人伤害了它,它就从‘伤口’流出‘眼泪’”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一句用了反问的手法。“更或许是由于胡杨独特的生存环境吧”一句用了设问的方法。“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用了排比的手法,更是激情洋溢地表达了对胡杨的赞颂之情。

本课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钟情于胡杨的原因,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歌颂。本文激情洋溢,适合于朗读。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