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

师:知道老师从哪里来?怎么知道的?

生:老师从杭州来,我从这首古诗中感觉到的。

生:我听老师说的。

生:我从屏幕上看到的。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我的单位和名字?

生: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费老师——费蔚。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杭州的景点(出示卡片:苏堤;平湖秋月;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净慈寺;断桥……(结果没有一位学生去过杭州,老师把这些景点卡片送给学生)

师:再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师生合作)天——地;雨——风;河——山;绿——红;山花——水草;燕语——莺歌。天涯——海角;大陆——长空;清风——明月;暮鼓——晨钟。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晓出净慈寺》。读过这首诗吗?

生:我三年级读过。

生:我是五年级。

生:我是二年级。

师:那谁能读?(指名读,评价:都读正确了)

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生:杨万里。

师:有谁了解杨万里吗?

生:他写的诗歌都很容易使人理解。

师:(简介诗人)……两位皇帝对他有高度评价,说是“直不中律”“也有气性”。

师:谁能不能背诵?(指名学生背诵,转过身来背给听课老师听)

师:大家都能背出来了,那你还想学习些什么呢?

生:我想了解意思。

生:我想知道诗人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师:大家都提得很好,这节课就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请大家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

生(分别):美。绿。红。艳。秀。

师:美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的诗句:小荷——(生齐背)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又是怎样的美?

生:精致的美。小巧的美。

师:这首诗歌也是这样的美吗?

生:不是,而是“大”。

师:(板书:大)对,这是一种“大气之美”。再自由读读,从哪里读出了“大气”?可以用笔圈圈点点,不要错过每一个字、词。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表示大得与天连在了一起。

生:“无穷碧”,那是无边无际的绿色。

师:除了绿大得多,还可以怎样理解“无穷”?

生:绿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深的、浅的、明的、暗的……

师:对呀,早上,杨万里看到“无穷碧”,它们可能蔓延到哪里?

生:(举起课始时老师与学生交流谈话时发的景点卡片)绿到了三潭印月。绿到了断桥。绿到了平湖秋月。绿到了净慈寺。绿到了苏堤……(这个班级俨然成了绿得化不开的西湖)

师:如果这里就是西湖,你们看,这满湖的绿就是——生齐读:接天连叶无穷碧。

师:你还可以从哪里读出绿?

生:从“映日”可以看出来。“别样红”说明红得很鲜艳,与众不同。

师:可能和哪些花红得不一样?

生(分别):牡丹花。玫瑰花。杜鹃花。(教师板书:别样红)

师:老师带来一段文字,是月光下的荷塘(出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段)老师读,你们感受有什么不同?感觉一样吗?

生:一个白天,一个夜里。这段文字的感觉是柔和美。我感觉荷花好像要闭眼入睡了。

师:你能读出这个“大”吗?现在读,味道就可能和前面不一样了。与老师一起用对对子的方式读。

师:接天——生:映日。

师:莲叶——生:荷花。

师:无穷碧——生:别样红。

师: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一首诗句:(出示:六月西湖锦绣香,千层翠盖万红妆)你从哪儿看出也是写荷花的?

生:我从“千层翠盖……”看出来。

师:(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一句含蓄,一句暴露。

师:(出示《晓出净慈寺》)配乐。请大家朗读。(生自读)

师:后两句是诗人看到的情景,前两句写了什么?

生:写了西湖的原因。

生:写了荷花盛开的时候,是最漂亮的。

师:谁能读出这种感受?

师:(问学生)为什么开篇就抒发感情了?

生:不知道,反正我觉得诗人很盲目就写了。

生:诗人一看荷花,就仓促地写了。

生:西湖美让我情不自禁地写了。

师:加入加上动作,你能表现出感情吗?自己试一试?(学生配上动作朗读)

师:假如加上一个感叹词,你会读吗?我会加上一个“啊”,你呢?

生:(加上“呀、呦、哇”朗读)

师:把“啊”放到中间,能表达感情吗?

生:风光不与四时同啊!

师:古代的诗歌没有标点,你会加上什么标点?出示:“风光不与四时同()”。

生:加上感叹号。(学生没有异议)

师:只能加感叹号吗?

生:可以加上分号。

师:老师加上问号,可以吗?谁能读出来?

师: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杨万里可能几岁?(学生都猜35岁左右)其实,诗人那时已经整整60岁了。

生(众):啊?

师:为什么“啊”?

生: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真不简单!

师:对呀,为什么这么老还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歌,因为——再次出示:“直不中律”“也有气性”。(学生齐读本诗)。

师:学习了杨万里的这首诗,你能写写家乡的景色吗?(学生小练笔:毕竟,。教师巡视;课堂交流至下课)

【评析】

当看到课堂中举起的那一片片错落有致的“莲叶”,听着老师那声情并茂的叙述,感受着孩子们那无限扩张的遐想时,我们不禁要为费老师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叫绝!

在课堂伊始的谈话中,费老师了解到该班没有一个学生到过西湖,更不要说到过那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景点。当我们为费老师捏一把汗的时候,费老师却独具匠心地将写着景点名的词语卡赠送到了孩子们的手里,既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也为后面的教学流程设下了伏笔。此时此刻,那一个个“景点”经费老师魔术师般的轻轻一点,即刻出现在了课堂:三潭印月、断桥、平湖秋月……这“无穷碧”的绿扩张着、弥漫着,想象的天空没有止境,心灵的放飞没有休止。全班学生仿佛都成了片片“莲叶”,蔓延着绿色的最美,一直到无穷尽头的天际。

《晓出净慈寺》因其“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与众不同成了千古名诗,所以多数学生在课前早已熟读成诵,最早的甚至早幼儿园就熟读成诵了。费老师充分预设到了这一点,那么如何来设计课堂、提升学生呢?她抓住了古诗中融合着的“景美、情美、韵美”。为了感受这“荷”的美轮美奂,费老师链接了杨万里写的另外的两首古诗《小池》和《清晓湖上》,以及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片段。这样的文本拓展,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缤纷多彩的“荷的世界”。荷的美或精致小巧,或含羞隐匿,或轻柔委婉,或直接铺展,或磅礴壮阔。在互为一体的比较感悟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大气势大色彩很快就被学生理解和感悟,沁入学生的心扉。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在仿写古诗小练笔环节中,当我们听课者还在绞尽脑汁时,一首首新诗却已经吟诵出来:“毕竟苏堤三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桃花红艳满枝头,莺歌燕舞来伴奏。”“毕竟南湖八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菱花满湖朵朵艳,一望无际荡涟漪。”这绽放的仅仅是桃花、菱花吗?不,还有最美的智慧之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Water Pollution-水污染
Smoking is Harmful-吸烟有害
China Accession to WTO-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Learning to Play the Piano(我学弹钢琴)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保护环境
学习英语也有诀窍
有关英语演讲比赛的通知
学校生活
PIERRE(皮埃尔)
你对所聘职业的看法
书店老板请你提出一些吸引顾客的建议
Studying Abroad(出国留学)
Going Home(回家)
Private Cars-私家车
Burning Rubbish Is Harmful to People(燃烧垃圾对人们有害)
汉语大型辞书同义并列复合词的训诂失误及应遵循的原则
明代伪汤显祖字书述略
Moldovan著,现代俄语的外来词与俚俗现象
古树名木 衢州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让乡愁在大地上蔓延
武警森林部队特色文化浅析
民族文字应时词典的研发
论“胡乱”的成词及“胡V”的由来
释义句式“因……而……”
试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价值中立“的可能性
化虚为实 虚功实做
汉泰词典出版概况及编纂建
关于标点符号的一些思考
春闻金花飘香 行入时光深处
汉语外来词的方言标注研究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案之三
《小蝌蚪找妈妈》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小猪画画》教案之一
《小熊和小鹿》拓展资料
《小熊和小鹿》教案之一
《鸭子和白兔请客》同步练习
《小熊和小鹿》教学案例
《小熊和小鹿》同步练习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案之一
《小猪画画》拓展资料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案之二
《鸭子和白兔请客》拓展资料
《小猪画画》同步练习
《小猪画画》说课稿之一
《小猪画画》教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