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2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2课《鸟的天堂》第8自然段最后一句是:“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但从语法上分析,我认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表示“谁”和“什么”,后一部分表示“是什么”或“做什么”。把这个句子缩简,就成了“这树”,很明显这只是句子前部分,缺少了后一部分,是不完整的。

如果把这个句子改为:“这真是一棵美丽南国的树啊!”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因为在这句话之前,已具体描述了大榕树的美丽,作者再发出这样的感叹,是真实感情的流露,合情合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就不至于对“完整句子”产生错觉。教材的编着为什么为改一改呢?恳请编者同志给予以答复。谢谢!

句子从结构上分两大类: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完整的句子必须包括两部分,这是对主谓句而言的。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一个非主谓句。非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各种短语或单个儿词加上语调(名号、问号、叹号)构成的。非主谓句还可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和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由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的句子,就是名词非主谓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是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末尾加上句号,就成了名词非主谓句。

非主谓句是分不出前后两部分的,因此也就不能用分析主谓句的方法来分析非主谓句两部分,但是它的意思是完整的句子。非主谓句虽在结构上分不出前后两部分,但是它的意思是完整的,同样能表情达意,同样能完成交际任务。

名词非主谓句的达意功能是强调作者的某种感情。

例如:①伟大的党!

②多聪明的孩子!

③这样的母亲!

④该死的家伙!

例①②强调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例③④强调作者的鄙夷、贬斥之情。这类非主谓句跟主谓句比较,感情的强调明显胜过主谓句。如:“党伟大!”“这孩子多聪明!”这两个主谓句所传达的感情比例①②要弱一些。因此,前面说的那个非主谓句大可不必改为主谓句。

至于向学生讲解这个句子,则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巴金)喜爱榕树的感情。如果有学生提出:这个句子为什么没有前后两个部分?教师正好可以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作一下比较:

这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通过朗读,学生能体会出后一句更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双调·庆东原
埋葬你的爱
喜欢,海……
沁园春
凌乱的寂寞
葬泪
心的倾诉
仙吕·醉中天
理想与现实,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凌乱的寂寞
九月,充满芬芳
悲伤的遗忘
等你回家
酷夏感怀
我的梦
论宋型文化视阈下的宋代文体学
比较视野下的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析
从朱光潜画论看他艺术观的中国本位
国家变迁的财税法观察
论流动人口发展权及其保障途径
大数据时代政府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
论经济学与医学的共性和差异
慈善绑架问题及其防治
计算机劝导技术的伦理审视
济运护漕与清代的水利治理
20世纪20年代东北地方政府的移民政策及其成效
出口贸易与制度变革
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和规范改革
论传统孝道中的养老思想及其对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启示
消费主义、欲望生产与“世俗中国图景”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五
动物过冬珍闻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七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六
《动物过冬》习题精选
《动物过冬》活动课教学设计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四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三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二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一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动物过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