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匆匆》片断赏析
《匆匆》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把抽象、空灵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痛苦之情,也表现了作者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文章文质兼美,情感浓郁,作者很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和时间的悄然流逝;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如何让学生感悟匆匆流逝的岁月,体验作者丰富的情感,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得到读写迁移的训练?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
(课件出示燕子轻飞、垂柳依依、桃花盛开的画面,配上轻柔的音乐。)
师(导语):同学们,微风轻抚,桃红柳绿,燕子呢喃,好一派迷人的春色啊!年轻的朱自清先生望着这充满生机的春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字幕显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请你们伴着优美的轻音乐,自由朗读这两句话,体会作者描写的巧妙。
生(读后):我觉得第一句写得特别优美,作者抓住了燕子、杨柳和桃花这三样景物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与充满生机,让人不由地产生喜爱之情。
生:我还发现了这句话中用了三组反义词,分别是“去——来”,“枯——青”,“谢——开”,可见作者遣词造句十分讲究。
师:作者为什么把春天的景物写得这么美呢?
生:是为了拿燕子、杨柳和桃花这三样景物与时间进行对比,体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师:你们能不能仿照第一句的写法也写一句话呢?
生小练笔。
师:谁来展示你写的句子?
生:白天过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树木被砍了,有再长的时候;东西用完了,有再买的时候。
师: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得怎样?
生:这三个分句用词不够讲究,句子不够优美,而且第二分句说到“树木被砍了,有再长的时候”似乎在诱导我们可以随意砍树,思想不够健康。
生:太阳西落了,有再次升起的时候;河水结冰了,有再次奔流的时候;碧草枯萎了,有再次青翠的时候;百花凋零了,有再次争芳的时候。
生: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海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月儿缺了,有再圆的时候。
师:这两句写得好多了,我们来欣赏欣赏。
生:江林的那句话抓住太阳、河水、碧草、百花来写,富有诗情画意,虽然几组词还构不成反义词,但用得挺准确的。
生:叶嘉写的句子可以跟朱自清先生写的相媲美了。因为太阳、海水和月亮都是属于大自然中比较永恒的景物,而且“落——升”,“退——涨”,“缺——圆”这三组反义词也用得十分贴切、巧妙。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多读多练,也会写出很美的句子的。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结合自己对时间的感悟,把这两句话有滋有味地读出来。
……
[片段二]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作者从七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几句话,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好。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从洗手、吃饭和默默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日子过得很快。
师:你这是从内容上体会日子的来去匆匆。能从语言表达上想想吗?
生: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十分整齐,但又朴实易懂,写出了时光在每个平凡的瞬间,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
……
师:是呀,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生小练笔。
生1: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眼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身边溜走;讲话的时候,日子从嘴边溜去。
师: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生2:“眼边”不太准确,可以改为“眼前”。还有,后面两个分句都用“溜”,有点重复,可以把第一个“溜”改为“逃”。
生3:在玩耍的时候,从身边滑过;在看电视的时候,从眼前飘过;在看书的时候,从脑海里逝去。
师:大家有没有听出来,吴天写的句子漏了什么?
生4:每个分句都漏了“时间”二字。
师:这句话有没有写得好的地方?
生5:三个动词“滑”、“飘”、“逝”不重复,而且写出了时间的轻巧、灵活,消失得无影无踪。
生6:在走路的时候,时间与我擦肩而过;看电视时,时间从我眼前溜过;做作业时,时间从我的笔尖下滑过。
师:请大家来评价一下,这句话写得怎样?
生7:“擦肩而过”和“滑”写得特别好。
师:好在哪里?
生8:这两个词用得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的特点——稍纵即逝,无声无息。
……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本课出自大家之笔,语言生动形象,修辞丰富多样,句子整散统一,节奏鲜明活泼,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极好范例。
为了充分利用文体,实现文本超越,我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感悟岁月匆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给予学生两次练笔的机会,尽情抒发内心感受和生活经验,并通过点评、欣赏、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吸纳有效的评改,得到积累、运用语言的有效训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踢毽子比赛
- 放下你手中的鞭子
- 换角度想一想
- 快乐的课间八分钟
- 美国的牙膏真爽
- 快乐的一天
- 家庭歇后语比赛
- 我给奶奶“上课”
- 我的好朋友
- 乡村趣事
- 争台风波
- 奶奶的爱
- 面对红绿灯,他们竟然那样……
- 火车站遇险记
- 军训日记
- 浅论高等学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
- 试论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探究
- 浅谈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机制探析
-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试论加快高校教育改革 促进大学生就业
- 浅谈加强高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 试论大学生“热点”问题教育过程中的人格矫正与养成
- 试论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 探析高校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 浅谈创业型大学对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启示
- 浅谈当前确保高校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 试论适合是高校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
- 浅议借鉴美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课堂教学方法的浅析
- 浅谈普通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约束与对策探析
- 试论高等学校教学经费问题浅析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六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四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一
- 人教大纲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二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七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十二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五
- 人教大纲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猫种鱼》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