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看戏》教学札记
教完这课,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1、拓宽学习空间。
语文学习不应是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应该把目光放到课本以外,课堂以外,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课前,学生通过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可以了解到梅兰芳的生平,他的代表剧目以及他的艺德,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开发了课程资源,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同时,将课外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课堂教学也充满了活力。
2、善于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利用图片记“穆桂英挂帅”的京剧,抑扬铿锵的鼓点,婉转优美的唱腔,让学生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学习。学贵有疑。在创设情景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面对面》的质疑活动,放手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鼓励学生模仿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志和作者叶君建进行面队面的谈话,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兴趣。
3、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品读课文时,学生自由分析品评,畅所欲言,满足了他们的个性要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巧妙设计问题。
本节课由“你认为,在作者眼里梅兰芳的表演精彩吗?”一问贯穿整个课堂,由此拓展开去,让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扩展思维的空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板书也随着课文分析的展开由问号变成句号,水到渠成。
5、语言极有亲和力。
教师是学长,应用极富亲和力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比如“你能教教老师吗?”“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你能帮老师解答一下吗?”这些语言的运用都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也体现了“学长式”的教师观。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突破。总之,我在教学《看戏》一文时,仅仅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都展现在我的面前。“给学生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这种教学理念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飞向自由
- 金秋
- 爱的理由
- 秋天
- 我们都很棒
- 花开有梦
- 陶醉
- 九月的阳光
- 日本,听我对你说
- 第四种死亡法
- 感受母爱
- 迷路的时候
- 雨的自述
- 路,在荆刺中延伸
- 秋与愁
- 车痴雷事 2014年10期
- 聪明的猴子
- 有一种爱,叫洞房不败
- 寝室物语 2014年10期
- 醉鬼笑话 2014年10期
- 晨练的男人
- 校园趣事 2014年10期
- 学了一招 2014年10期
- 女汉子开车
- 作家的妙答
- 名人的妙语
- 善解人意 2014年10期
- 自作聪明 2014年10期
- 疯狂老太太
- 就业再培训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I卷〕
- 七年级下册全套同步练习
- 一年级语文下册《乌鸦喝水》第三课时教案版本1
- 一年级语文下册《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案版本1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1-6单元)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I卷〕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I卷〕
-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综合复习
- 七年级下册全套30课同步练习
-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第三课时教案版本1
-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I卷〕
-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版本1
- 七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I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