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7
《将相和》片断赏析
我简单写了一个案例,请各位同仁帮忙修改、指正。有劳各位了。
案例解读: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故事内容,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你想评价谁?说说你评价的理由。
生:我觉得秦王贪财,知道了赵王有和氏璧,他就要想方设法得到,还愿意拿十五座城来交换。
师:秦王真的想拿十五座城来交换?
生:不是真换,他只是想得到璧。
师:从哪儿可以知道?
生:当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决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可以看出他不是真的想交换。
生:秦王知道赵王有和氏璧,愿拿十五座城来交换,只是个借口。
师:秦王的目的是什么?
生:秦王想,如果赵王不愿意拿璧换城,就可以进攻赵国。
生:秦国当时最强,不就像美国攻打伊拉克吗?太残忍了!
师: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目的是什么?
生: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美国的目的是掠夺伊拉克的石油。
生:我认为两个情况不同,秦国想打赵国,是因为以前的周朝腐败,国家分裂,而秦国想统一中国;而美国就不同了,它是一个国家进攻另一个国家。
生:它是一个民族侵略另一个民族。
生:美国打伊拉克没有得到联合国的同意。
生:美国攻打伊拉克是霸权主义行为。
案例研究: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位做课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行为应该交流互动,共生共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遗憾的是在他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竟不着边际地交流: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目的是什么?从学生的回答看,当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如果这样下去,课堂的中心将转移到谈论“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政治问题了。再者,他偏离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文本的人文内涵。我们可以了解到,《将相和》这一文无论从作者的意图,还是从编者的意图,都是希望学生能感受到相如的机智勇敢、忠君爱国、顾全大局;廉颇的知错能改、团结合作等美好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种在心田上的蒲公英
- 我的生活我做主
- 心中的那一丝牵挂
- 梦的边境线
- 天冷了……
- 锄草事件
- 当消息传来时
- 走近清玄
- 感受亲情
- 宿命的伤感
- 它让我明白了“家”
- 天依然是天,地依然是地
- 天堂
- 灯下
- 狂侃世界杯
- 科幻文学依然色彩斑斓
- 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 网络文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
-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
- 农家 农事 农趣(组诗)
- 群众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浅析建国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
- 汉代石刻造型艺术特征浅析
- 自媒体视阈下网络谣言传播特征及消解路径探析
- 恩施土家族傩面具的传播
- 论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 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 美国高校科研机制探究及启示
- 浅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论
-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一点感想
-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2)
-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试题分类详解汇总
-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广告
- 2010年中考古诗词默写训练
-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怎样阅读童话
-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对联
-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哲理散文篇
-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0)
-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默写
- 2010年中考议论复习:中考作文思路指导
-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
-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记叙文结尾法
- 初中课件,教案和试题汇总(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