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将相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将相和》一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我把丰满人物形象作为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摒弃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悟、演,去丰满人物形象,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
教学过程
一、在反复读课文,读通、读熟、读好的基础上,借助成语游戏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填空练习:“将”→(廉颇)→(大将军)→(元帅)
“相”→(蔺相如)→(宰相)→(总理)“和”→(同心协力)
2.“人物开花”成语游戏。(填出可以用在这两个人物身上的成语——课内、课外的成语都可。)
(以上这两个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两位人物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课文内容也有个基本了解。所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给足时间让学生自读、自学课文,找出有关的词语填写。通过递等式形式和游戏方式,学习了词语,积累了成语,也了解了课文,充分体现语文的趣味性原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借助过渡句理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基本关系。
1.学习单元提示,学生通读课文找到文章过渡句,结合上面对“和”的理解,引出了哪三个故事?
(这一环节侧重读的训练,以读懂为基础,向读深、读透发展。把学会读书作为一个训练训点来抓:因为读书能力是语文素养基本内容之一。)
2.细读三个故事,自学讨论,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参与板书。
3.在找到三个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领会每个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系。
三、借助名言丰满人物形象。
1.出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名句,围绕这句话对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展开讨论。
2.出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围绕这句话对廉颇这个人物形象展开讨论。
(以上的讨论与练习旨在使这两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凝聚,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形象。通过练习,学生不仅看到了蔺相如和廉颇的个性品质,而且悟出他们的共性品质,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名言、成语的运用,亦能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开拓学生思维,充分体现语文的开放性。)
3.根据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
填空练习: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知错能改),更因为他们都有(精忠报国)的精神,所以他们能化干戈为玉帛,(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他们文武双全,真是赵国的(无价之宝)。
四、借助课剧形式,展现人物形象
通过上面三方面的学习,学生对两个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认识,但是要想真正领悟品质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我大胆地请同学自编、自演课本剧,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故事或一个角色进行表演,不必强求要达到什么效果,学生理解的深浅也可以不一。因为作为表演的同学来说,实践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体验;对于观演的同学来说,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实在的感悟。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沁园春秦岭游
- 蓝色的回忆
- 开心点吧,秋天来了
- 水的启示
- 和童年越走越远
- 雨后
- 我想当服装设计师
- Why?
- 秋叶遐想
- 童年趣事
- 随风而逝
- 我的妈妈
- 走过四季
- 心情
- 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新构建
-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重在构建长效机制
- 完善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制度,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 年轻的生命,不该身处寂寥
- 在“村改居”进程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 简析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科学内涵论析
- 关于新时期做好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思考
- 论生态文明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
- 关于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有效机制的探索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要先行
- 新时期企业团委工作的创新建设
- 县级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内在逻辑及运行机制
- 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 《变脸》教学设计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 《竹影》教学设计
- 《口技》教学设计
- 《安塞腰鼓》教案
- 《观舞记》教学设计
- 《枣儿》教学设计
-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 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