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7
《将相和》问题探讨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宋代大儒张载更是提出:“为学要不疑处有疑。”胡适之先生就把这句话作为终身治学的警句。
今天,我们从事语文教学时,也应要求学生以存疑求异的态度学习课文,切勿迷信课文,以之为金科玉律,要能大胆地向有经典之冠的名篇“发难”。
《将相和》是经久不衰的文章,风靡小学语文课本几十年,使两三代人都从中明白了团结才能兴国安邦的道理,可以说是小语课本中的“常青树”。常青树不能倒,但并不能说明就没有病虫害。
《将相和》一文,在备课时几处文中文字就让我心存疑问,然后通过翻阅课文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证实我的猜测,课文的确存在编写时留下的几处纰漏。
1、课文第9自然段“宾馆”一词似乎用得太现代化了,颇像周星驰古装电影里的对白。《史记》中记载,当时蔺相如入住的地方叫“广成传(zhuàn)”,“传”也叫“传舍”,相当于今天的宾馆。如果课文中用“传舍”一词,再在《词语手册》中加入解释,这样不就让学生也多学一个知识了嘛。
2、课文第11自然段中说“大将军廉颇坐镇国都,将军李牧带着军队送赵王一行到边界,做好抵御秦兵的准备”,可到了第14自然段又说“他(秦王)知道廉颇在边境上已做好准备,不敢怎样,只好放赵王回去”,到底廉颇在邯郸还是秦赵边境,谁在边境上准备,李牧还是廉颇,前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是这样叙述的:“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看来课文第14自然段的说法是正确的,第11自然段“李牧送至边境”是作者编写时的纰漏。
3、课文写“渑池会”上蔺相如让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蔺相如说“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原文是这样写的:“(蔺相如)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试想渑池是在秦国地界,蔺相如在秦国说要跟秦王拼了,实在不符事理,倘若他果真这么说了,岂不让秦王丢了面子,秦王恼羞成怒,赵王与他还能全身归国嘛。再说,蔺相如是个文官,五步之内怎么伤得了秦王?所以说,课文中的说法不符事理,原文应该解释为“五步之内,我就自杀,把自己脖子上的鲜血溅到大王您身上”。在古代,被颈血溅身是不吉利的,因此,秦王才不得不击了一下缶。
4、当课文讲到“廉颇很不服气”时,有点同学说廉颇心胸狭隘,这是对廉颇将军的误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叙廉颇说过‘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的话,意思是说蔺相如出身低贱,而廉颇是贵族后裔,在门第森严的战国时代,一个贵族将军位居士民之下,当然有他不服气的原因。这是作者编写时的又一疏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绿色的月
- 美丽的大海
- 美丽的金丝峡
- 校园的四季
- 青屏山美景
- 钦州三娘湾
- 我的故乡
- 班主任刘老师
- 美丽的校园
- 美丽的雪景
- 马兰村一日游
- 大自然的美
- 赞冬雪
- 游双湖公园
- 月下的伤
- 渴望“扶正”(点评)
- 春秋记(组诗)
- “为什么再苦再累都要奔北上广?”问题讨论启事
- 家族争生: 一份遗嘱一场梦
- 苏东坡的东莞
- 身体的困兽
- 秋风桐槐说就项羽
- 国是之变 民必从之
- 十年一觉北漂梦
- 蔡志忠:左手漫画右手物理
- 为医疗设备“治病”的中国好医工
- 浪子的告白(外一首)
- 南下记者的酸甜苦辣咸
- 初芽(外一首)
- 北漂,另一种寻找
- 秋天的雨设计意图(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及课堂评析
- 18《盘古开天地》(人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 人教版下册第1课《柳树醒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看电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册)
- 《爷爷和小树》教案和教学札记(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
- 祖父的园子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
- 操场上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我给_____聊一聊》教案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作文教学指导)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 《快乐旅行》标准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