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爸爸》相关知识
翻新时间:2023-08-07
《回忆爸爸》相关知识
七只铅笔
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改到出版前最后一分钟
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最终取得了成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眼中的校园
- 新能源的开发
- 一次性的利与弊
- 做人
- 栀子花
- 《坐井观天》续写
- 心中的红烛
- 长城——祖国的骄傲
- 不灭的明珠
- 亮点
- 家乡的冬天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我长大了
- 思索
- 美丽的洛浦——我的家
- 两德统一前的“弗利克事件”
- 从得势到失宠:清朝重臣鄂尔泰的悲喜人生
- 1948年“总统就职典礼合影”中的“周冠胡戴”事件
- “东西”为何变脏话
-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内争始末
- 回忆我的父亲――抗日英雄李文成
- 民国女子也彪悍
- 古代也禁止“跨区域用盐”
- 黄埔一期的国民党上将
-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政治智慧
- “东方”姓的由来
- 预言日本历史的南朝谶纬诗
- 民国时期北京的粪夫群体与 清污体制改革(上)
- 港澳巨贾与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洋酒店”
- 朱元璋与《诏天下养老之政》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 《四个太阳》教学片段与反思
- 《四个太阳》教学思考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 《识字5》教学设计(一下)
- 《识字5》教学片段与评析(一下)
-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 引领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
-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 无巧不成书
-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2(六下)
- 《四个太阳》教学实录与评议
- 《识字5》教学设计(一下)
- 《识字5》教学设计(一下)
-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