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怎样出行》教材理解
翻新时间:2023-08-04
《未来我们怎样出行》教材理解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出行方式为话题,课文的段落以空行和小标题为标志,共分五段。
第1段讲依据科学,科学家畅想着未来的出行方式,有火车下海、飞机入地、汽车上天。
第2段讲“海底”列车,先介绍了即将修建的“海底”列车情况。从“铁路专家指出,修建一条安全的海底铁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要做这样难的事?海底铁路可以让“整个列车横跨美、亚、欧大陆”。这样实在是方便快捷。那么修建海底铁路难在何处?难在海底铁路的长度至少要有74千米,难在对环境的保护。
第3段讲“地下”飞机,介绍了这种可以在隧道中飞行的飞机的外形、动力、飞机场的建设、这种飞机的优点。
第4段讲“公交”飞碟,介绍了这种飞碟命名为“生态与进步”的原因、这种飞碟的不同之处和这种飞碟的优点。
第5段讲“飞行”汽车,讲了这种汽车的工作原理和驾驶情况。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认识这四种出行方式,感悟科学对我们生活的改变。
本课建议教学时间为1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未来会有哪些交通工具?这些未来的工具会变成现实吗?让我们接着看看这些交通工具。
第2段:“铁路专家指出,修建一条安全的海底铁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件困难的事。科学家为什么要做这样难的事?修建海底铁路难在何处?
第3段:“地下”飞机名字由何得来?这段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这种飞机有哪些特点?专家认为这种飞机有哪些优点?
第4段:“公交”飞碟的名字由何得来?这种飞碟为什么可以代替大型公共交通工具?这种飞碟的方便灵活体现在哪些地方?
第5段:讲“飞行”汽车和普通汽车有哪些区别?
课后第1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使学生能在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课后第2题:学生在学习文中这四种出行方式后,大胆思考,设想出其他的出行方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冬天
- 我长大了
- 不灭的明珠
- 一次性的利与弊
- 做人
- 亮点
- 美丽的洛浦——我的家
- 长城——祖国的骄傲
- 思索
- 《坐井观天》续写
- 我眼中的校园
- 栀子花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心中的红烛
- 新能源的开发
- 民国时期北京的粪夫群体与 清污体制改革(上)
- 预言日本历史的南朝谶纬诗
- 回忆我的父亲――抗日英雄李文成
- 民国女子也彪悍
-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政治智慧
- 港澳巨贾与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洋酒店”
- “东方”姓的由来
- 古代也禁止“跨区域用盐”
- 两德统一前的“弗利克事件”
- 朱元璋与《诏天下养老之政》
- 1948年“总统就职典礼合影”中的“周冠胡戴”事件
-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内争始末
- “东西”为何变脏话
- 从得势到失宠:清朝重臣鄂尔泰的悲喜人生
- 黄埔一期的国民党上将
- 《四个太阳》教学实录与评议
- 《四个太阳》教学思考
- 《识字5》教学设计(一下)
-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 《识字5》教学片段与评析(一下)
-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 《识字5》教学设计(一下)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 《识字5》教学设计(一下)
-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 引领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
- 《四个太阳》教学片段与反思
- 无巧不成书
-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2(六下)